分享

上善若水的境界,应该是怎样的境界?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8-14

这样问问题,有点难回答。

我认为“上善若水”不是在赞扬水的美德,只是在说“水的能力高”而已。而“不争”才是水的“德”性,其境界极高,高到几乎接近于道!这才是老子对水赞誉的重点。

一,“上善若水”只是在说“水的能力”是最上等的而已,与美德无关。

1、“善”字在《道德经》里共出现51次,有两个含义,一个跟能力有关,另一个是善待。如“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其中,善者和不善者,就是能力有差别的两种人,而“善之”就是善待的意思。

2、《道德经》里的“善”,没有“善良”的含义。很多人把“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理解为在谈“善良与丑恶”的辩证关系,是不对的。首先是偷换了“善与不善”这对概念;其次,是不知道全书共有七对“善与不善”连用的情形,是不能置换的。而“上善若水”里的“善”,是指能力强,“上善”是最强的意思。

3、《道德经》不能有“善良与丑恶”的观念及标准。因为,“道”是老子思想里最高的、也是唯一的标准,符合道的作为,叫做德,不叫善。所以,老子只是从能力上把人分为“善者”与“不善者”,而不象儒家和现代人那样讲伦理,对人有善恶的区分。这个要特别注意,否则,很容易被非道家的观念所干扰,导致解读出现偏差。

二,从第八章的结构来看,“上善若水”不是在直接赞扬水的善良品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1、老子大加赞扬的是“水不争的德性”。

看第一段,意思是“就拿能力最上等的水来说,它是最善于利益万物的,却不争功,反而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低位,这种做法是接近于道的。”整段来看,老子赞扬的是,水有极高的“不争的德性”!而不是“水有最好的善良品性”!注意,“上善=利万物”,就是说,水有“利万物”的最强能力(上善),做的贡献最大,本来是可以争功的。但是,水不但不争功,甚至还甘于处在低位被众人厌恶!这才最值得赞誉的地方!因为“道”就是这样做的。在第二章就有涉及:“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设想一下,低能力者,不善,利的功夫很小或者没有,“不争”是无从谈起的。

2、“七善”是在说圣人,不是在说水!

第二段,有一些语意是缺失的,我用括号内的内容补回来,大家看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圣人。)(圣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善利天下而不争,故几于道。)

■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这一段里,“七善”明显是人事方面的内容,仍把它说成水的品性是很勉强的。而实际说的是,得道的圣人也“上善”,能力很强,做了很多有利天下的事(七善),也跟水一样,不争。

3、第三段是从前面的水和圣人的例子,得出“不争,故无尤”的结论。

我一直说,《道德经》是未成圣的侯王的治国理念和守则。老子是经常把得道的圣人作为侯王的榜样来谈论的。这里的意思是,能力高如“七善”的圣人,也是不争的,要好好学习之。

总结来看。

1、准确地说,“上善”,不是指最好的品德或者品性,而是指最强的、最上乘的能力。

2、不争,才是水的德性。相对于高阶能力,还处下和不争,其境界才显得更高,高到接近于“道”的程度。这才是老子大力赞誉的点!

3、不要以为,反正都是赞誉水的好话,就不用细辨了。要细辨的,要落实文本的真实含义,从而排除外来观念的影响,尤为重要。比如,以为老子也讲“善良”,很容易和儒家或者现代的理念混在一起,对精确理解老子的思想是不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