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本我在读的枕边书,你的枕边书是哪些呢?

 韦海生 2021-08-14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130 篇原创文章

对于读书人来说,「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意境无疑是美的,不过除了热爱读书之外,在睡前读什么书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专栏曾出版了一本书,就叫《枕边书》,记录了 65 位全球知名作家与名人在访谈中,提到各自的枕边书。

我也有分阶段挑选出自己的枕边书,一般都不超过三本,像上个月底刚放回书柜的《毛泽东选集》、《古文观止》和《穷查理宝典》。

这个月起放在床头的三本书是《瓦尔登湖》、《沉思录》和《古诗十九首》。而这三本,我认为还是适合一部分人当枕边书的。


01


《瓦尔登湖》

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是出了名的难读,除非在深夜里一句一句地读,才有可能慢慢读懂。对于像我一样习惯住在城市鸽子间里的人,每天听到的不是鸟语虫鸣,而是汽笛声和挖掘机的隆隆声,想安静时只能戴上防干扰耳机,不可能进入梭罗营造的世界里。

即使回到农村老家住上一两个月,心也难以安静下来,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时刻提醒你身在凡尘中。当然,梭罗和他的湖不是与世隔绝的代名词,他不是隐居,日后也回归城市生活,只是他已经做到了「心远」。回到闹市中,他心里的瓦尔登湖还是那个湖。

当我在深夜里读这样一部自然随笔集,突然有一种感动,瓦尔登湖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不是我们非去不可的地方,但它是一种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寻找一块宁静的田园,而是在喧嚣与寂静之间,我们能够自如切换,在哪种环境下都能自在安宁地生活着。


02


《沉思录》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这本小册子,你若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读下去,注定一无所获,只有在寂静的夜晚细细地品读每一段话,才不觉得读它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碗有点味道的汤,一开始有点苦,后来发现它是甜汤。

抛开这本书里的一切思想,单从书本身来说,我喜欢它简短的段落,就好像刻意让你喝了一小口汤下去,给你留有回味的时间,而不必急着往下读。就算你在某一个地方停下来了,也丝毫不影响你明晚接着读下去,跟作者在行军打仗时有一段没一段地记录思考是一样的。

相比于我更喜欢的另一本小书,马丁·布伯的《我与你》,《沉思录》的停顿更多,在思想上受到接连冲击的频率更高,不过它没那么激烈,却总是处处给你惊喜。在身体完全放松下来的午夜,没有了白天的防备和干劲,读这本小书反而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像雨点打在手臂上的疼。


03


《古诗十九首》

以前听熊逸的佛学五十讲,他说佛学和唐诗是理性和感性的两种极致之美。来我在睡前读了一些诗,才发现他说的不假。不过相对于唐诗,我更喜欢更古老的诗歌,像《诗经》、《古诗十九首》,后者尤其适合在秋天阅读。

比如书中的「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总让人看到秋冬将至,一片肃杀的景象。即使身处南方,在夜晚来临起风了,读到这样的诗句也不由得地感到一阵凉意,这便是一两千年前文字的力量。

睡前读诗,让我想起了冯唐的一句话:「你哪怕长得像猪八戒,或者是猪八戒他二姨,如果你十年之中都是背着唐诗入睡的,你看上去也像李白、杜甫,或李白的妹妹、杜甫的妹妹。」加上这一条,我更有理由把一本诗集当枕边书了。

这三本书够我在两个月内断断续续地读完,到那时还会换另外三本,不过读枕边书的习惯将一直保留下去。这些书不是书单,也不是需要去深读和写读书笔记的书,它们的存在是赋予我睡前时光一定的意义,比如拥书入眠。那么,你放在床头的枕边书是哪几本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