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课堂中教学机智的使用实践

 甜度三分刚刚好 2021-08-15

意想不到的插话效果

——关于课堂中教学机智的使用实践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首先我们明确她的身份,她是一个……嗯,女子。她的家境如何?对,还不错,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金鹧鸪),所以她是一个贵族女子。她的外貌应该是什么样的?(美丽)她刚刚睡醒,所以此刻的状态是(慵懒的)她看到衣服上成双成对的鹧鸪,心情是……(孤独寂寞)。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她是一个美丽慵懒、孤独寂寞的贵族女子。”

这是一段惯常的课堂问答,学生虽配合回答,但积极性却不太高,回答声调拖得很长。为了激起他们的兴趣,我抛出了酝酿已久的问题:“温庭筠是个男的,他为什么要用一个女子的口吻来写词?”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讨论声热烈异常。我仔细辨别着他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他替别人写的。(因为我讲了,温庭筠经常受邀帮别人代笔)”“他就想这么写。”“他想尝试一下不同的写法”……大家争执不下,一度陷入僵局,讨论声音渐渐低落,眼看课堂气氛又要冷下来了。

我张了张嘴,正想趁着热乎劲公布答案,学生C抢先扬言说:“因为他感同身受。”全班哄然大笑,我有点不悦,因为C的插话打乱了我的节奏,学生的关注点完全转移错了。但我不能停下讲课去批评他,那样会把节奏打得更乱。转念一想,他的这句话还有另一种解释。于是我扬声说:“C说的很对!就是感同身受。”其他学生一下子愣住了,笑声也停了,学生瞪大眼睛望着我,注意力非常集中。我趁机引导他们思考:“贵族女子为什么懒得梳妆打扮?古语说'女卫悦己者容’所以她不打扮是因为没有人来欣赏贵族女子的美貌。那温庭筠和这位女子感同身受,所以……”“没有人欣赏温庭筠的才华!”反应快的同学已经先行说出了答案,每个学生的脸上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再趁机告诉他们,男子以女子口吻来写诗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最早是屈原在《离骚》中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男女来喻君臣,用蛾眉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出现这种抒情性格的转变是因为沦落遭弃的美人与怀才不遇的士子处境相似,借女子口吻来抒情,情感更加细腻含蓄。

虽然C的插话给这堂课增添了一点小插曲,但说到底他也帮我拯救了即将冷落的气氛。有时候,学生的插话可能并非有意为之。如果一味批评、压制,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扰乱课堂节奏。如果能够恰当利用,以此为跳板,或予以肯定,或予以反驳,既保留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也保证教学的有序展开。所以,对于学生的插话行为,还是要客观看待,随机应变处理为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