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11

 新用户3160VUiy 2021-08-15

螭纹台座,也是“几”。
这个造型的长物在王王世襄先生笔下的明式家具十六品八病中不幸被列为八病之“臃肿”。
十六品: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八病: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

关于架几案大兄上图的辽国出土家具与架兄和广东沙发兄的随笔随言
上下五千年,一部二十四史在书里,还有一部二十四史在地上地下。
家具这长物,写在书里的寥寥可数,梁思成先生开始向西方学习建筑学的时候,据说上下五千年,神州上下关于建筑的书籍只有区区两本,最早的是宋人李诫李明仲的《营造法式》。
如今古典家具成为神州文化新宠,一众专家名嘴断代忙得不亦乐乎。只是这代怎么断的,就真是难得糊涂了。
反倒是2011春节晚会段子里那位收藏家角色的凡事通通“埋起来”的说辞,到真的是一针见血。
如今这“埋起来”的东西层出不穷。
有些个地宫绝对经得起推敲,有些个出土器物,怎么看都不舒服。比如“曹操墓”的那个石枕头。
还是傅斯年先生说得好:史学就是史料学,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前提一点: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
这大概很容易看明白的,路遥知马力。
只要放在时间的坐标里前后比照,有些个专家名嘴不用三两年就照得一览无遗。
所以文化这东西,窃以为不是打造出来的,物竞天择。经得起时间洗礼而慢慢沉积下来的约定俗成,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文化。

所谓兴隆,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真实的兴隆,只会比这些图片所展示的更有内涵与包容。
兴隆艺术馆2004年开馆,伍炳亮先生从2002年开始才用心存留兴隆制作的家具款式。
2002年以前的不少制作,早已漂洋过海,回归无期。
兴隆从1986年末(1987年初)开始制作与修缮明清款式古典家具。
至少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为止,绝大部分的制作,源源不断地流了去香港,澳门,台湾,星洲,以及大洋彼岸的花旗。
那些说超越兴隆的,不知道“超越者”所说的“超越”具体何所指。
论产量,夏利倒是早早就超越了宾利。
论影响,上海滩一地,范志毅远远超过范尼。
论身高,马拉多纳梅西远远够不着姚明。
紫黄制作的古典家具之造诣,尤其是黄花梨,窃以为兴隆是当今中国大陆的翘楚。

跑个偏,看看这“臃肿”旁边的一点“锦灰”,虽不成堆,多少是个“锦”。

老旧家具木器的零配件。

花板,黄花梨。旧物,年代不可考。

紫檀。罗汉床腿,十檀九空,填补,空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以前的紫檀也是这么回事。
旧物,年代不可考。大概入得了清吧,妄自揣度。

紫檀,花板。旧物,年代不可考。

传承传承,这些老旧“锦灰”,多多少少蕴涵着从前的文化与智慧。
与古人同行,从中汲取营养,启发灵感。
所谓继往开来,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这一件的名称有点犯怵。。。。。。板式条几??
一块厚板的玉,小翘头。
大概还是算一种“案”,以其四足缩进。
也有说小几为桌,大几为案。
各有各的道理。
喜欢得紧。

陈化做旧,风貌古朴。
大概十年前的兴隆格调。

伍炳亮先生的得意之作。
明式官帽椅的官帽飞檐,清式京作风格的下盘,却不用托泥。
别具一格,闯与创。

(补注:《闯与创》是中国乒乓宗师泰斗庄则栋的回忆录。2020-3-10)

侧面看看,前高后低,改善舒适性。

抚今追昔,2006年末头一回来兴隆,俱往矣。
江山依旧,人世已非。
当时与伍炳亮先生座谈并请其签名的时候,伍先生坐下就是这样一把伍家风格的改良椅子,别致的飞檐,遮掩不住。

仔细对比一下,2006年的扶手,好像是平头的。
如今的扶手与以前不尽相同,大概多少也是个“换了人间”。
兴隆出品的款式丰富。
伍先生介绍:大概从2002年开始,兴隆对每一款造型的实物进行拍摄留底,2010年末新厂落成,如今在新厂,展厅与艺术馆三地的各个实物款式超过900,估计上千不算乐观吧。
路遥知马力。

二楼正堂。
架几书案。

想当年。。。。。。
旧照片,公元2006年12月10日。
伍先生为头一回的网络路由之乌合之众题字。
当时这里陈设的不是架几案。

架几书案前素雅的乳丁纹五足开光鼓凳。

鼓凳座面。宽大的收缩缝,很“广”。
早几年见到网上喧嚣一时的“严丝合缝”说就一阵晕眩,长木匠,短铁匠,说的就是个余地。木性的热胀冷缩很分明,这严丝合缝,不啻是自寻烦恼,不信放几个寒暑看看“严丝合缝”会不会跑调,換一換时间,换一换空间(南北东西),还是留些余地的好,是谓“长”木匠。
即便是木性相对而言中庸平和颇稳定的黄花梨。

粗大明,大概就是这么个风范。
传统的汉之文人家具。
宁古毋时

(宁俭毋俗)
宁拙毋巧
宁丑毋媚
宁支离毋轻滑
宁真率毋安排

这五宁五毋,是明末文人文震亨先生《长物志》对园林及家具的取舍与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先生关于书法美学的综合。
文震亨先生的原话是:
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
傅山先生的四宁四勿在书法领域更是名重一时:
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率真勿安排。

[mwzy: 伍先生是非常善于改良和创新的,看今年伍氏兴隆免费赠送的精美挂历,我发现挂历上的几件家具跟以前图集上的有了不少改进,象二抽小翘头案就取消了翘头,足下增加了托子,使得桌子重心下移,更显古朴和典雅.还有款螭龙纹小翘头案,虽然整体大小比例都和原款一样,但腿上牙板上等处的细节和雕刻都改得更加精美,使它成为一件非常完美的作品,在这二款家具上,伍先生都巧妙地把清式家具的风格移植到明式家具上,用清式改良明式,使得原款家具更显匠心独具了.

很多青年从业者,轻言'超越"和盲目地"不屑".其实对自己的发展并没有好处,有时学会欣赏可能对自己更有帮助.]

(林海微澜eddie)随他吧,嘴巴长在人家身上。
想超越兴隆不是坏事,只是出口伤人就太没教养了。

方款的大号四出头。不带联邦棍,更显落落大方。
下盘一落到底的侧牙板,明韵十足。
做人还是方正些的好,即便有所谓“明圆清方”的“说”。
那些把“外圆内方”的腿足高抬到寓意“儒家做人思想”的名嘴专家,大概一时不记得了真正儒家的崇高境界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万类霜天。
圆款的四出头。
同样的不带联邦棍的空灵,以及一落到底的下盘侧牙板。
步步高横枨,有专家名嘴说这是地道的“明”之特征。2009年夏无心插柳,某次翻到一本廉价处理的常州博物馆藏品画册,书中有一件南宋古墓出土的椅子,下盘赫然就是这么个步步高。
沈从文先生有言:地上一部二十四史,地下一部二十四史。
难怪傅斯年先生坚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两椅之间的霸王枨带托泥小翘头条桌。
托泥设计对结构稳定大有益处,这样制作的长物更经久耐用。
虽则少了一分空灵。
中看的未必中用,中用的未必中看。
两全其美,有时候往往是个路漫漫其修远兮。

再看看这一个配搭组合。
同样的明韵圆款四出头。
霸王枨内翻小马蹄条桌。
空灵。
极目楚天舒。
兴隆伍炳亮先生首倡古典家具品鉴之“型材艺韵”,这个“韵”,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唯心。

八足圆凳。
有一次伍炳亮先生兴致勃勃地专门说到家具称谓的“咬文嚼字”。首当其冲的就是这“圆”与“鼓”的分别。
同样是圆溜溜的凳子,有的叫“圆凳”,有的叫“鼓凳”。其间的区别?鼓凳没有“束腰”。
一语道破,何曾见过中国的鼓带束腰收腰的?
高丽人的腰鼓,倒是收腰的,从前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也曾经很长时间并入中国的版图。只不过他们算不得正统的“中国”,地道的中国,叫做“汉”。
前面那两只乳丁纹五开光的,才是地道的鼓凳。

架几书案上方高悬启功先生的真迹。

【与架几案大兄交流关于紫檀的话题。】
早几年网上有说江淮分布的“青檀”,以此为据推说紫檀“国产”未必不靠谱。
如此说来,《诗经》中记载的坎坎伐檀兮的檀,这“紫檀”就可以上推到春秋了。
于是按照当时该网络声音的“自己上网查一查”,得悉如下:
青檀,榆科。。。。。。
如此说来,难不成春秋时分的坎坎伐檀兮,或许瞄着的是时人认为强韧坚实的榆树?(跑偏,千万别当真。)
如今说某人头脑冥顽不化之顽固,还形容为“榆木脑袋”。
幸好,红木国标没把榆木算做“硬木”。
紫檀的檀字,最早指强韧之木。而紫与檀两个字成为一个词,最早的文字记录,迄今可考的见于两晋崔豹的《古今注·草木》:
紫旃木, 出 扶南, 色紫, 亦谓之紫檀.
这大概和坎坎伐檀兮中的檀是两回事。
春秋时代所伐的檀,地域是黄河两淮。紫旃的出处,则是纬度远低于中原的中南半岛之扶南。
文字这东西,有时候真要命。尤其是有历史有文化的前朝风流。
紫檀,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有人在乎的是紫檀木材本身的质感与质地,
有人关注的紫檀用者所拥有的权贵与强横。
直白一点,有人唯心,有人唯物。
有人显摆,有人玩物。
又说远了。
话说从头,青檀的树皮,加工之后是大名鼎鼎的文房四宝之宣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