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18

 新用户3160VUiy 2021-08-15

交椅。
按说交椅是轻便的可携带坐具,过于沉重的紫檀或许未必适合。
即便在从前是“下人奴才”鞍前马后地背着交椅伺候,榫卯结构的制作,频繁搬动移动,往往容易松散折损。
紫檀性坚,至刚则不柔,失于脆硬,且取料不易,开裂难免。
而且交椅的造型决定了其构造缺乏常规古典家具的“框架”“攒边”以及“相互牵扯”所带来的稳定性,因而对用料的木纤维方向性要求颇高。
简单理解,窃以为采用花梨树干大料顺纹制作,大概是交椅的最佳选择,其中黄花梨自然是上上之选,其次是泰缅花梨。

顺便提一句。这款龙头交椅,香港艺人成龙也有类似的制作。不过用的却是紫檀。
成龙偏爱紫檀,收藏甚丰。
早两年某次慈善义捐的紫檀宫殿模型,被某富二代重金拍下送给影星周迅以搏红颜一笑。

龙头交椅。这一件的材质,窃以为是海南黄花梨。于是前后左右地拍了个仔细。

成龙对紫檀情有独钟,于是衙门故宫也对他大开中庭。
江湖传说,成龙有一次在故宫零距离地观摩了某件前清宫廷御用的12扇紫檀屏风,一时兴起,回头就找工匠山寨。
不过,毕竟是争强好胜的成龙,山寨的版本,怎么也得压满鞑子皇帝一头:“超越”故宫。
怎么个超越法?
工匠不得要领。
成龙发话:前清皇帝的12扇,咱的要比他多。
工匠得令:那就做13扇屏风?
成龙不准:13这个数字不吉利(香港是英帝国的前殖民地,西风东渐,都知道13和犹大洗不脱干系。)

于是,这最后的出品,成了整整十四扇。

天可怜见,宫廷当年紫檀屏风的十二扇,寓意一年十二个月份。
这么个“超越”,不让日月。

继续。
艺术馆三楼。

这款圆角柜上格带透棂。
透棂在从前往往用于储存食物保持通风。
通俗的称呼,北方叫“气死猫”,南方叫“鸡笼橱”。
称谓这东西,有雅有俗。
好比清汤挂面,斯文含蓄的叫法是“阳春面”。

有别于二楼那款马面线起线的圆-角-柜。
传统苏工讲究线条。细微之中见匠心。
打洼,委角,不一而足,于是原本直白的平面多有变化。
第二图是二楼的圆角柜。

透棂的变化。
第一图是二楼的透棂方角柜。
第二图是三楼的透棂圆角柜。
传统的纹饰,窃以为很值得用心去揣摩与感悟。那是前人智慧与审美的流风余韵。
“流风餘韵,可以衣被百世”。
尘土十分归举子。

雕花三围屏罗汉床。
常见的明式三围屏罗汉床往往是素围屏的圆包圆,而且不带束腰。造型圆润简约。

纹饰细节。

这是重中之重的重器了。
长大的条案。
背后有鲜活的故事。
至今让伍炳亮先生唏嘘不已。

这件大条案的到代原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大陆一步三回头地先香港,再美国,留下一路的故事。
伍炳亮先生依然清楚地记得:
那件到代实物在大陆的源头价格不过三四十万。
可1986年末87年初刚刚起步的兴隆,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的现款。。。。。。
于是原本的三几十万,不过几个月时间的几经辗转,流落到香港嘉木堂主人黄花梨皇后伍嘉恩女士手上的时候,数字很利索地上升到整整一百万人民币。
伍嘉恩女士得手之后,还非常开心地付了了超过百分之十的小费给中间人以表感谢。
再后来,这件重器漂洋过海去了花旗,如今静静地安放在美国某著名的私立大博物馆。
漂洋过海的聘礼,整整一百万美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越南黄花梨进入大陆以后,对这件一生难得一见的可遇不可求一直魂萦梦牵的兴隆主人郑重有加地按照原本尺寸一比一地仿制了这件器物。
宁古毋时
宁拙毋巧
落落大方的明韵,大概就是这么个风范。

这是第二次仔细拍的图片。

架几式大条案。
整体。

宁古无时
宁拙毋巧

正面。
浩然的气势。
君子坦荡荡。

单独摆放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卓尔不群。

闪光灯下。
这样长大尺寸的条案,跨度极大,于是双面攒边。
跨度超大的大尺寸承具,从结构稳定的角度考虑,大概支撑腿足向内缩进比抵在两端更合理。
反其道而行之,往往难于避免塌腰。
所以,小几为桌,大几为案,自有其道理。

(架几案:) 确实很遗憾的事情!看过那个图片,估计是黄花梨第一案了,长度好像不到5米(记忆中4.7米?)的独板案子,两头案面厚度比中间薄一厘米。伍女士不得其解做法。
有人提议思路是否参照“扁担”两头薄窄的力学原理来理解其做工呢。

(林海微澜eddie)

如今的越南黄花梨,大概多少有些“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气概。
所谓的卓尔不群,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早几年曾戏言:海黄没了,越黄就是海黄。
如今大概正向着这么个方向发展。
质地纹理与油感上乘的越南黄花梨,正越来越“海南”。
而且越来越多的实证足以说明:明清年代的老黄花梨家具长物,其中为数不少是越南黄花梨的材质制作。

2007年9月11日关于越南黄花梨的随笔随言:

342#  发表于 2007-9-11 21:20  
漫话红木-随笔随言六-越黄漫话红木-随笔随言六-越黄 
去年今天的一篇漫话,周年了.
这一年,看着曾经的丑小鸭乘着火箭飞上天,所谓的越南黄花梨.
不少专家名家曾经是嗤之以鼻的.直到今天,还是此黎非彼梨,尽管当初在花梨前面添了个黄字的始作俑者梁思成,从未有"黎"的文字记录.
有说专家名家就是鹰,即便有时候飞得比野雀还低,野雀也永远达不到鹰的高度.
不明白起名字是怎样的典故,竟有了<野雀高飞>这样的一部电影.电影的内容早已随着20多个春秋的过去而模糊,成为传唱经典的,是电影里的那首主题歌:野百合也有春天.
听说有一群血气方刚的台-湾青年,因此而自诩野百合,在戒严年代的台-湾标榜着向往民主,向往进步,在后来的千禧年,与其他志同道合者一起颠覆了百年老店.民进党上台的2000年,是那只野百合的春天.
2007年,当可以说是越黄这只野百合的春天了吧.
有说老黄是不分海越的,王老当年,艾克当年,都不太计较出身.反到是如今的钻研者,研究者,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
在下是爱好者,因为唯心的喜欢,所以不情愿去唯物地考究海与越之间,当如何在等号与不等号之中做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
真正的研究,其实不难的,找个植物学专业的本科,对方多半会这么说:先看叶子的形状与分布,再比较二者的花朵...
看叶子的形状,看叶片的排列方式,奇数还是偶数...
比较海越的花,不是看哪一个漂亮.花之于植物,用老广的话来说,就叫"祠堂",传宗接代的,雄蕊雌蕊,花粉传播...
抱着木头梆子比较纹理纹路油性密度,总觉得跟缘木求鱼差不多...
还是唯心一点的好.所以,野百合也有春天.
躬逢盛世,稻米流脂.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62222&do=blog&id=240198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3802&extra=&page=23

架几式大条案前的一腿三牙方桌与四出头。

大号四出头。
拙朴风貌。

独板座面。
架几案大兄念念不忘的落堂起鼓。

一腿三牙方桌。
装饰的罗锅枨。

这样结构的罗锅枨,主要是起装饰作用,于是两接,因为并不受力,非承重。
苏工风格的冰盘沿,雅致。

桌面。
仪态万方黄花梨。(一木对开,芝麻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