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28

 新用户3160VUiy 2021-08-15

(yuanda:)07年这对越黄香几30万我没买,有点遗憾(指五足内卷香几)

(林海微澜eddie)上个月在沪上某紫黄大户的门市里见到一对。。。。。。不忍卒“睹”。
内卷的五足,其中一只从上到下前后共计三接头。
去年曾与兴隆主人详细聊过这款陈梦家先生的心头之好。
伍炳亮先生抓了张白纸就画上草图:
内卷五足很费料。
高八十几
宽五公分半
厚(纵深)十几
(准确数字就不透露了 2011-7-5)
沪上的那一对,大概那只三接头的内卷足,就是上下前后用了三块木头。
舍不得乎,舍不得。
虽然是仙游紫黄第一大户。

(yuanda:)不是兴隆的,大家之家的,当时那对有点缺陷,所以比较犹豫,不过现在也不行了,材料没了

(林海微澜eddie)在下上个月在沪上见到的那一对也是大家之家出品。

厅座的隔壁:文定路。
如今用料更加舍不得了吧,一条腿三截料,不忍卒“睹”。
黄花梨大概正在走向谢幕。
无米之炊,难为巧妇。
海黄的今天,估计就是越黄的明天。
海越之间当然有分隔。
不过仔细看看到代的老旧长物,似乎还是越黄为主。

(架几案:)

现在超长的紫檀很难有老料的品质,大都是较大宗眼新料。
从老家具紫檀长的大料看,大的架几案、平头案等都具有花梨纹紫檀特征,且宗眼也较大。
犹如广东的香蕉品种品质一样,有所不同的。“味道”、“质量”等还是小香蕉好吧。
但是人的高矮都能找到相应的体育竞赛项目。

(yuanda)估计清人进关后,不愿意明的东西流传下来,特别是带有文化的东西,所以另辟捷径,开始弄紫檀了

(林海微澜eddie)2007年8月“车夫之旅”在兴隆展厅见到的紫檀重器。。。。。。小叶中的大叶。图片感谢紫檀叶同好。

(林海微澜eddie:)

谢谢关注与评点。
满清将近三百年的奴役,如今有说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平心而论,满鞑子坐龙庭,基本上都比较勤政。不会出二十几年不上朝的嘉靖万历以及一门心思当木匠,把天下都托付给太监魏忠贤的天启。
可如果这种“勤政”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独裁统治,加紧奴役汉人百姓,则绝非中华民族之福。

满清一朝的文字狱,前不见古人。
比如好大喜功,自封十全老人的乾隆,文化上的“建树”首推《四库全书》。书中记录的满江红如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飞食肉,
笑谈欲洒盈腔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仔细读一读,好像味道不对了吧: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才是原版。

满清三百年,是地地道道的:
我花开后百花杀。

难怪有说: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明亡之后再无华夏。

(林海微澜eddie)巨无霸级(海黄)。

(漏捡依旧:)这是在下所见的最宽尺寸越黄。只有1.9米,没有2.26米。

(架几案:)应该是1.94米、宽0。95米、厚7.5厘米哦。

(林海微澜eddie)这是在兴隆典藏馆二楼所摄。

兴隆典藏馆二楼。
嘉德拍卖所获。
恭喜。

兴隆特意在旁边摆放上一把自家出品的高仿。
看上去皮壳真是非常的像。

兴隆出品的高仿。
乱真级别。

这一件是2011年5月嘉德拍卖的收获。
侣明室藏明末四面平几。
恭喜。

关于这两件嘉德拍卖的到代明黄家具,兴隆主人很明确地表示:材质是越南黄花梨。

(架几案:)老黄花梨家具案、桌,即使这样长、宽、厚度尺寸平几的边框、末头很厚实,包括兴隆相关的黄作品都“尺寸”到位的特点。

(林海微澜eddie)到代的明黄家具,窃以为有使用越南黄花梨材质。
上海博物馆藏品之明黄花梨五足内卷香几与明黄花梨小酒桌(黄花梨木夹头榫高罗锅枨小画案),窃以为使用的材质就有越黄。
以下为相关链接。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9683&extra=&page=38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9683&extra=&page=34

这两件上博藏品都是陈梦家先生的遗物,王世襄先生过过目。
至少在陈梦家先生与王世襄先生看来,这两件到代长物是地地道道的黄花梨。

窃以为,还是老黄不分海越比较合适一些。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41087&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digest

一味地贬低越黄,窃以为罔顾历史的客观现实。
由把握话语权的所谓官方专家名嘴在2006年掀起的海越之争,窃以为“谬”。

关于黄花梨这个话题,在下于“黄花梨说”开篇就有这样的表述:


黄花梨这一轮回在中华大陆的喧嚣尘上,是最近不过十年的事情

如今,窃以为黄花梨这个二十一世纪初年的传奇,大概正走向曲终,或者说渐行渐远,背影越来越依稀。
原因?无论海黄还是越黄,都已经挖地三尺了不止一年两年,再这么下去,还有多少数量可以供给?
海黄越黄当然不会绝迹,可真正意义的大料整料,大部分都握在不差钱的大户与权贵手里。当市面上缺乏真正意义的黄花梨制作可以流通的时候,故事大概就真的成了传奇了。

历史上的黄花梨家具,兴盛于明,为何式微?有说明末清初“砍伐殆尽”,如今有为数众多的实证可以说明:这一“砍伐殆尽”说不合理。
于是,明黄家具的式微,原因或许另有其他。
反正中间断了香火。
缘由待考。

不过,如今黄花梨的稀缺已成定局,无论海越。
所以,物以稀为贵。
因为难以为继。
前人没有记录告诉我们明黄家具式微的原因。
我们如今经历的黄花梨故事,迟早也会成为一个后人眼中的历史。
既然走过,多少会有痕迹。
于是尽心,尽责。

(2011-7-7)

(poiu0050:)看到与此类似的龛了,在故宫钦安殿道场,用来供奉玄天上帝等道家人物或者神牌..叫重檐龛或者神龛....
走兽的数量没有真正的建筑那么讲究...也是两三个
和佛龛应该有区别...就是还没弄懂区别

(林海微澜eddie:)非常感谢阁下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指点。
附图是在下后来的补拍。
这是兴隆高仿制作的宫殿型佛龛,原型是乾隆年间造办处的“御制”。
实话实说,在下不过一介爱好者,只是对紫黄唯心地喜欢而已。
2010年11月下旬拍摄这件紫檀佛龛的时候,兴隆主人并不在场,所以无人指点。
关于传统中华建筑,惭愧得很,完完全全是一窍不通。
希望将来有机会去瞻仰留下梁思成先生夫妇足迹的五台山佛光寺,以及“德不孤必有邻”的南禅寺。
大江南北,盛唐遗存的建筑实物大概真的是屈指可数了。
总有些个前朝风流,遇缺不补。
比如文化,比如风骨。
感谢阁下的大度与坦诚。

(漏捡依旧:)神马都不说,上些身边的一个“好事者”收集的图片,虽然现在喜欢不来但俺还是蛮佩服朋友的这份执着。神马都是浮云,静而待之。

(林海微澜eddie)这大概是台北故宫称呼的“多宝阁”吧?百转千回的玲珑制作。
打开四面的门,里面各个方向都有大小不一的转屉。

(漏捡依旧:)文房清供?雅玩?

(林海微澜eddie)感谢感谢。
头一次见识剔红上的永乐款。
锦地讲究。
跟一个。
乾隆朝的水纹地泽马剔红宝盒。
这样的文房清供雅玩,窃以为文气十足。
实物现藏南京博物院。

文房清供。
实物现藏南京博物院。

锦地讲究。
俺还是比较喜欢素的。

梁思成先生当年的设计作品:民国政府中央博物院。
如今早已风范不再。
整体景观被周围的见缝插针摧残得欲哭无泪。

南京博物馆的漆器展览门类齐全。
窃以为是学习漆器的好去处。

南博的这几件文房清供很有意思。
如今福建匠师刀下的紫黄佛手造型,原来是有出处的。

在下对文房清供偏爱有加。(2011-7-18)
从前的家具,有文人称为“长物”。
文房清供,大概算是“细物”。
都是鲁班门下,有的是粗木匠(盖房子);有的是细木匠(做家具)。

关于这件大案的故事,添一点新内容吧。(2011-12-1)
有说京城藏家马未都先生在《马未都说家具》里也提到这件案子,并称之为“天下第一案”。
原物现存美国丹佛博物馆。
据说这件大案原本的出处是广州陈家祠。
不知道是否靠谱,陈家祠在下去过,那里里里外外的岭南风格浓郁,石栏杆的立柱顶饰竟然有很广东的杨桃。
这样明式风格鲜明的拙朴光素大案,与陈家祠的花哨风格不尽相符。
一孔之见,一家之言。

这件大条案的到代原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大陆一步三回头地先香港,再美国,留下一路的故事。
伍炳亮先生依然清楚地记得:
那件到代实物在大陆的源头价格不过三四十万。
可1986年末87年初刚刚起步的兴隆,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的现款。。。。。。
于是原本的三几十万,不过几个月时间的几经辗转,流落到香港嘉木堂主人黄花梨皇后伍嘉恩女士手上的时候,数字很利索地上升到整整一百万人民币。
伍嘉恩女士得手之后,还非常开心地付了了超过百分之十的小费给中间人以表感谢。
再后来,这件重器漂洋过海去了花旗,如今静静地安放在美国某著名的私立大博物馆。
漂洋过海的聘礼,整整一百万美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越南黄花梨进入大陆以后,对这件一生难得一见的可遇不可求一直魂萦梦牵的兴隆主人郑重有加地按照原本尺寸一比一地仿制了这件器物。

宁古毋时
宁拙毋巧

落落大方的明韵,大概就是这么个风范。

这是马未都先生在美国丹佛博物馆的照片,感谢poiu0050同好。
兴隆的仿品据伍炳亮先生讲是1:1尺寸的高仿,丹佛博物馆这件重器的长度是四米二。
马未都先生认为的天下第一案。

温故知新。
有时回过头来看看这些曾经的所见,所闻,所思,一路走来的记忆,很清晰。

江山依旧
人世已非
只剩古月照今尘 (2012-1-18)

【跋】

2011年中完成这个帖子,在下就彻底脱离红木家具江湖了。

最后一次上手紫黄长物,是2010年6月30日在伍氏兴隆深圳店,无心插柳地请了一对五足内卷香几。。。。。。同样的事先无约定,脚踩西瓜皮。

那天恰好从东方之珠挎着俺第一次去台山伍氏兴隆时揣了砖的那只格子花纹旅行袋。只是这一遭揣的砖,不是人民币,而是港纸。最大面值比人民币多了一个零。

感谢伍炳亮先生。

十年弹指一挥间。

当代鲁班伍先生,在下心目中的紫黄家具工艺大师,伍氏兴隆之紫黄长物制作,无出其右,前无古人。

祝福兴隆。

祝福中华古典家具。

桴游海外近十载,觉得明式家具清式家具的统称,或许叫做中华古典家具更为贴切

祝福明天会更好。

(从2006年911开始的漫话红木到此完结。20200316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