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26

 新用户3160VUiy 2021-08-15

万事开头难。
在下在兴隆的“开头”,始于2006年12月9日。
那一天,迷糊霸王硬上弓。
硬拉着我们几个乌合之众,不请自到地闯进了台山大江兴隆展厅。
人约黄昏后,我们连“约”都没有。
就是这么无心插柳。

说来滑稽,12月9日中午还在中山大涌,下午到了台山,却不是直奔兴隆。。。。。。
一行人先在另一家主营微缩家具的作坊门市里逗留了许久,迷糊百般催促之后,才一步三回头地进了兴隆。
天色已黄昏。

所以这第一次,是的的确确的迷糊“霸王硬上弓”。
这是2006年12月9日中午在中山大涌的“漫游”记录。
图中低头看手机的高个子,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迷糊。
照片感谢珠海网友“好奇”。

“穿越”。。。。。。
实话实说,在下当初并没有凑热闹的念头,所以在报名帖子里踪影全无。
(根本就没报名,出发前一天2006年12月8日的晚上觉得人丁单薄,于是不揣冒昧地联络了组织者之一的小蜜蜂,第二天一早就背着个格仔包上路。包里装着一块砖头。。。。。。,当时权当到此一游,看到合适的就下手。)
http://bbs./viewthread.php?tid=4370&fpage=2

无他,如果人少,在下或许会捧个人场的“雪中送炭”,如果人多,既然不缺在下这一个,锦上添花的事,多半轮不到我。
个人喜好吧,不太愿意凑热闹,人多的时候,往往选择“躲”。
从来就如此。

如今70主版热得开了锅,在下的选择是: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于是潜心在客厅感谢厅座。

感谢那些关心在下的同好与素未谋面的木友,月前某次广州“热闹”,有同好为在下的“不到”而以为“美中不足”。
在下本性如此,人多的时候往往退后。

路遥知马力,这些年的“热闹”,屡屡如此。
唯一一次的例外,是2011年4月23日兴隆典藏馆揭幕仪式,因为存心感谢,躲不得,而且一年一次地见见“老几位”,遇缺不补。。。。。。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

(datao:)包里放砖头 居心叵测!

(林海微澜eddie)广州地方把这样的一抓(揸)叫“成旧砖”(一块砖)。

人民币折十,港币成百。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去年今天,也揣了一块砖,踱进了伍氏兴隆的深圳新展厅。
无心插柳柳成荫。
庆幸。
转眼就是一周年,堪堪通了京沪高铁与胶州湾。
滂沱大雨后的台山,到处水漫。(2011-6-30)

(datao:)上海话占个位置叫摆篮头,一个大篮头放在厅座帖子里就值5000人民的币,不信你问他。 
砖头北京爷们叫板砖,专拍不懂道理装逼的货,就是那种有二两猪头肉就要卖西冷牛扒的痴线

(迷糊:)在这之前(2006-12-9网友组团访问中山台山),广州芳村还有次聚会讨论行程,饭桌上第一次认识了紫檀叶、小蜜蜂、和战狼,收获了一把微型四出头,可惜东莞回上海时匆忙,遗失了…

(林海微澜eddie)我是临时上了车才补的票。。。。。。准确地说是蹭车(逃票)。
于是才有2007年8月的“被抓车夫”。所以2007年8月的那一回,算半次。

2006年12月9日下午到达台山大江,先去某家主营越黄微缩家具的作坊,将近黄昏时分,迷糊厅座百般催促之下才进了兴隆展厅。
就这么巧,兴隆主人就坐在里面与朋友聊天。
这是展厅一侧的精品厅。
伍炳亮先生当时就坐在空调柜机附近。

2006年12月9日晚在兴隆展厅的围炉照片。
当年的照片,来自福建漳州的精典同好(jd),珠海的好奇同好(hc)与紫檀叶同好(zy)。感谢。

兴隆主人还特意叫上台山大江红木家具行业第二把交椅的国胜木业老板伍国胜先生到场。
相关链接: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4732&highlight=%2B%D7%CF%CC%B4%D2%B6
http://bbs./viewthread.php?tid=4746&extra=&page=1
http://bbs./viewthread.php?tid=4720&extra=&page=1
http://bbs./viewthread.php?tid=4370&extra=&page=1

江山依旧,人世已非。
2006年12月9日晚,头一次品尝到台山黄鳝饭----在下心目中的天下美食。
于是一口气干了八碗。
黄鳝饭的锅巴,回味无穷。
感谢兴隆主人的盛情款待,伍炳亮先生的夫人也在座。
感动。
我们这群乌合之众进到兴隆展厅已将届掌灯时分,“围炉”之后,肯定不止八点,饭菜上桌,估计是晚上九点以后了。
伍太大概一直在家中等着这耽搁许久的晚饭。
无非是不请自到不约而来的几个网络乌合之众而已。
兴隆待客,一碧如洗。
肃然起敬。

因为感谢兴隆主人的盛情款待,我们这些乌合之众为表敬意,邀请伍先生次日一同“早茶”(广东民俗的早餐:一边早点,一边品茶。俗称一盅两件)。
这是2006年12月10日上午“早茶”的照片。
还记得当时也在场的伍国胜先生在餐厅的电视中看到香港某电视台节目中主持人座下的高仿椅子造型不错而兴致勃勃地招呼伍炳亮先生一起观赏品鉴的情形。

2006年12月10日上午。
参观兴隆展厅与展厅后座的露天工作场。
往事如烟。
有同好在古典网评点如下:
照片中的场合,人员,心境已很难复制。
图片主要来自zy-紫檀叶与 jd-精典同好,感谢。

当时在露天晒太阳的紫檀茶盘,时值2006年12月10日。
2007年夏天,这款紫檀茶盘成为兴隆第一次的网络团购出品。
窃以为这是惠泽网友的慷慨之举。只是当时依然有人“挑剔”,没办法,林子大了。。。。。。尤其是在70.
顺便说一句:这款紫檀茶盘如今已奇货可居,因为手上有“货”的爱好者多半珍惜有加,于是后来者不惜高价求购,2009年末,有二手的成交价将近一万。
2007年盛夏的网络团购价格是两千大元。
不知道这算不算“不要不把人民币当钱”。

当年在晒太阳的无束腰霸王枨小马蹄画桌(伍炳亮先生称为“画案”)。
这是兴隆名品,2007年进了国家博物馆,此后行内仿品不断。
这是这款制作头一次曝光。
在下当时颇感慨于兴隆用料的粗硕:“画桌(画案)比别人家的罗汉床穿带还要粗”。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3802&extra=&page=5
(这个帖子里有不少2006年末的记录,包括兴隆当时给出的越黄进口数字。当时的同好交流,窃以为当得起一碧如洗,纯粹,自然。)
这款兴隆名品大概也是迷糊厅座心中永远的痛。
江湖传说:厅座当年订了一件的,只是后来手一哆嗦,没有及时下定金,于是东西飞走了。。。。。。那可是独板的越黄制作。
国家博物馆的那件藏品,面板两拼。
据说独板的无束腰霸王枨小马蹄画桌(画案),兴隆当时只制作了三张,一件去了上海(不是迷糊),另两件的去处,与老几位相关。
如果迷糊厅座想重圆旧梦,大概还有机会的吧。
只是现在的价格与2006年相比,多半翻了不止一个跟斗。
信口随说,笑过。

一家之言,不过自问是在下亲历与亲身感受的真实记录。于是力求客观,中立,持平。
虽然同一件事,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只求秉笔直书,留一个真实的记录。
昨晚与京城某同好交流,在下对兴隆有如下的评点:
兴隆是比较用心的厂家,否则不会做这么多不同的款式
好多年的积累,用心匪浅
他家的款式不少,整体而言,是黄花梨大户,可以说前无古人

2006年12月10日上午的重头戏:闻香识木。

兴隆主人亲自动刀。
地面上白花花的木料都是黄花梨。
早几日又见到类似的情景。
抚今追昔。
别有一番滋味。

这是2011年6月28日的照片。好像还是那把厚背的砍柴刀。
兴隆主人身旁的小姑娘笑言:“我们老板买料靠的就是这把刀。”

越南黄花梨大板的风范与风采。
兴隆主人特意把新开料的越黄大板翻出来。
质胜文则野。
2006-12-10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06年12月10日上午活动的最高潮:空手套。。。。。。海南黄花梨。
兴隆主人的惠泽:一人一件海黄木样。
图中可见:小平头最积极。(这个最后上车不补票的见利忘义者,赤裸裸的贪婪,毫不掩饰。)
吃相难看,无利不贪乎?前科与现行。
回味无穷。
请自品。

2006年12月10日上午。
兴隆展厅。
兴隆主人为乌合之众讲解“榫卯”。
纸上得来终觉浅。
实物近在眼前。

兴隆展厅门外的越南黄花梨树桩。2006年12月10日。
过目不忘。
帖子里还与迷糊厅座念叨过。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3802&extra=&page=6
“在下喜欢这样特别的纹理,觉得象沧海横流.
所以在兴隆对大门口躺着的树头观摩良久.”

兴隆一期。
2006年12月10日正午。

中午自然还是黄鳝饭。
简单说一句:
广东地方常见的黄鳝饭,用料往往是鳝段。
台山出品的黄鳝饭,则是黄鳝剔骨,鲜嫩的鳝丝入饭。
于是鲜香无比。
在下心目中的天下美食。
几个春秋下来,如果说还有什么心愿未了的话,就是:
在大江请大架兄吃地道的台山黄鳝饭。
旁边供着广东沙发。
饭后在下啃锅巴。

(小小木头:)没见迷糊呀!

(林海微澜eddie)厅座2006年12月9日在场,当晚围炉之后就赶回上海了,所以次日的合影不在。

(datao:)看见厅长漏掉的独板画案(江湖传言),想问问各位想穿越否?时间定在2006年可好?
小平头急吼吼两只手拿了不少海黄木样,这可不是一份啊,是一些!可做镇纸乎

(林海微澜eddie)这个说来也是个“原形毕露”的“见利忘义”。
兴隆主人挑好了人手一件的海黄木条,结果个个“笑逐颜开”却裹足不前。
小平头老实不客气地双手接过,随后即被“围抢”。
所谓“不抢白不抢”。
遭殃。

午饭过后的去处:兴隆艺术馆。
就是这个帖子开头与缘由。
时光倒流,2006年。

这一回,主动的还是小平头。
2006年12月9日傍晚,小平头主动从兴隆展厅大厅踱到兴隆主人所在的“精品厅”。
第二天下午在艺术馆,还是小平头,请赠书,请题字。一一照准。
于是小平头把众人的名字一一抄录,然后请兴隆主人逐册题写。

往事悠悠。
春秋。
2006年12月10日

路遥知马力。
不过几年下来,到的确是真真切切地看到有的人从原本纯粹的爱好者变得越来越功利。
于是吃相难看,无利不贪。
红木家具,尤其是紫黄,可以很清楚地映照出某些人背后真实的嘴脸。
于是见利忘义,不掩饰的贪婪。

走马观花地逛了上下四层的兴隆艺术馆,主动索取了兴隆主人亲笔签名的画册。
然后,下一站是兴隆的制作工厂。
车间里的照片竟然欠奉,实在是搞不懂。
不过2006年12月的兴隆一期,在下原本就没带相机,所以怪不得别人。
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兴隆工厂顶楼的半露天风化仓库。
半露天,即四面透风,只有个顶棚遮挡而已。
如图。
组装好的白胚家具就这么摆放着,风里雨里。然后逐渐地一白如洗。
俱往矣。
还记得当时见到一件书柜,背板随着时日风化而翘曲。请教兴隆主人如何修缮处理?
伍先生回答:这样变形太厉害的构件会整块板换掉,要保证交到客户手里的家具不过度变形。

这就是兴隆主人给在下的第一印象:有一说一,没有半分辞藻的华丽。
2006年12月9-10日。
第一次的兴隆行,以上是在下的亲历。

(datao:)历史的瞬间记录了老伍很担心的样子,或许是担心小平头把满雕的盒子弄坏?可见小平头当时在老伍心中的印象。
再次证明了再有钱的人,对喜欢的东西也是一丝不挂的,哦,错了应该是一丝不苟的

(林海微澜eddie)汗颜。
不过与兴隆主人几次交道下来,觉得伍先生为人还是非常大方的。
在下早两年曾见到过八十年代为兴隆代工的前辈工匠,对方提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也说:伍是个好老板,一个月给他打工三十天,有二十天请你吃饭。。。。。。
2011年4月23日兴隆典藏馆开馆庆典,一时宾客云集。
在下与老几位也在场一聚,在座者有身家丰厚的高端藏家,见到庆典与宴席的盛大场面也不由得说了一句:
“做老板做到这个份上很不容易,将心比心,换了我(身家丰厚的高端藏家)做不到。。。。。。”(肯定不是掏不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