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25A

 新用户3160VUiy 2021-08-15

关于2008年兴隆“高价”购买越黄板材的事,这些日子不断有同好与在下提及。

在下是这样理解的,家具制造企业的盈利,靠的是“工”。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规范的家具厂家是不会轻易靠变卖材料换钱的。
当时把这批越黄板材卖给兴隆的那家企业(中山风行御宝),在行内也是顶天立地的资深业者。
只不过当时内部摆不平,兄弟姐妹们要分家。
2010年3月与数位同好广东踏青,在下也曾当面问过当年这批越黄板材的卖家(中山区氏臻品)。
证明兴隆所言不虚。
路遥知马力。
板上钉钉的事实而已,却总有人百般地怀疑,质疑。
无语。

再来看看“新活儿”。
这是伍炳亮先生当年的制作。
在兴隆之前。
1986年底87年初,才有兴隆。

广作莲花椅。
材质:海南黄花梨。
制作年代:1985

这种海黄制作的广作风格莲花椅,是伍炳亮先生在1985年《明式家具珍赏》问世以前的主力出品。
1985以后,有了指路明灯。
于是明式家具成为主流。

准确地说,图中这几张海黄莲花椅的初始制作年代是1985年。
现在看到的尊容,是前几年修缮以后的结果。
如何修缮?
请稍侯。

大概三两年前,兴隆把莲花椅的坐面,更换成独板。

莲花椅的独板,就是从这块树头大料开出来的。。。。。。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莲花椅早就不是古典家具的主流了,舍得把这么难得的海黄宽大板料用在独板莲花椅上,窃以为当得起“有心”。

所谓的“用心做家具”,窃以为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了吧。
如今还用这样顶级配料与材质制作非主流海南黄花梨器型。
不可思议。
虽千万人,吾往矣。

兴隆大概就是这样的一根筋。。。。。。
一根筋地做家具。
各种各样的款式,乐此不彼。
三十二年,持之以恒。(本帖写于2011-5-26)
向伍炳亮先生致敬。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三十二年,有些个早起,根本等不到“云开日出”的二十一世纪,就早早地萌生了退意。
与兴隆主人聊起当年,伍炳亮先生也承认,至少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四邑五邑一带,有比兴隆更雄厚的同行:
“八十年代后期啊,那时候有几百万很了不起了,是新会的同行,比兴隆要大,可惜八九波澜之后走了去泰国,几年以后安下心了回来,再也跟不上这里的变迁了。。。。。。”

在下也认得个把的广州大户,同样的早起,同样的雄厚家底,可在八十年代先后两次蹲了大狱。。。。。。
无他,在中国式市场经济铺天盖地之前,倒腾老家具,难免落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
于是坦白从宽,牢底坐穿
       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期的虫儿被鸟吃。

三十二年,风风雨雨。

殊不易。

不由得注意到了宽大书案上的图纸。
果然是兴隆主人自己的手笔。
煌煌长物,就是这样从平面走向立体。
且仔细地看个究竟。

黄花梨,大概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曲终。
连兴隆这样的黄花梨大户人家,也不得不在制作图纸上注明:
明式:黄花梨带托泥四平画案
尺寸:根据每一件厚板厚度,长度,宽度而定

型材艺,如今最捉襟见肘的,大概就是这个“材”了吧。
共制作七件。
2011年1月26日。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画案的边缘很明显地比案下的支撑足要伸出来多一点点。
伍炳亮先生介绍:
虽然木材的纵向收缩比横向收缩要小许多,很多厂家都认为纵向收缩可以忽略不计,可这样大尺寸的画案,需要在纵向上预留多一点点。

长木匠,短铁匠。
诚哉斯言。

跑个偏,聊聊这块海黄。

后来曾和兴隆主人谈起海黄的挖制光素笔筒,福建人擅长的“套磁”那种,就是用旋转切刀旋制切削,大中小一个一个套着掏出来的明式肚脐底“福禄寿”甚至“大四喜”。
在下老实不客气地说:“这块海黄大料用来做海黄光素大笔筒,肯定好得不得了”。
伍炳亮先生也不转弯抹角:“这块料现在还有四十市斤,一斤要两万了。。。。。。”

晕倒。
材料成本八十万一个的海黄光素笔筒。
有几个人舍得要??

难怪说正圆光素的笔筒,性价比不高。
别的说不好,至少兴隆舍不得把海黄这么做吧。
伍先生终归是家具木作思维:“这块料可以开不止十块座板。。。。。。”

继续向偏跑一跑。
兴隆主人说起木料价格,指着一旁的素身三围屏独板罗汉床(越黄):“如果有海黄板料能做这样高度的三围屏,一斤三万五我也敢要。。。。。。”

然后自是一番算账功夫了,一张这样的海黄罗汉床可以卖到八百万,三围屏的板料只要成本不超过两百万就好。

兴隆的家具出品,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思路吧。
老板动脑,工匠动手。
哪一个更重要?

在下当时是问准了兴隆主人才拍的照。
毕竟创意不受保护。
伍炳亮先生早年务农之余做过木匠营生。
只不过兴隆之所以能有今天,主要靠的还是兴隆主人的头脑与眼光。
比如历史上白纸黑字分明地记载着大明王朝的承天门出自苏州工匠蒯祥。
偌大的承天门,当然不可能是蒯木匠一个人一刀一斧一刨一锯地亲手制造。
蒯大师之所以能够名留青史,关键在于他的营造思路与建筑结构设计。

朱明王朝的承天门,到了满清,以及随后的民国与天朝,换了个名号,如今闻名海内外的名字是:天安门。

不妨也跑个偏:
秦始皇的长城,隋炀帝的大运河。
从来都是民可使由之。
首先决策,然后实施。
回归到这家具长物,万事开头难,难在思路。
而那种脑门一热的“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天马行空”式的自我“创造”之当代“原创”“古典”家具,缺的无非是个“传承”。
石头子里凭空蹦出来的孙悟空,来无影,去无踪,不过茶余饭后的轻松。

文化这物事,无非是个“约定俗成”。
约定俗成的范围大,叫做大众,约定俗成的范围小,叫做小众。
倘能够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跨越不同时代的“约定俗成”,就成了历史文化。
于是自然地就会面对大师这个话题。
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者,窃以为当得起“大师”。
兴隆前后逾三十个春秋,“承前”与“继往”,窃以为不甘人后,是当仁不让的最早的一批古典家具高仿制作先行者。
“启后”与“开来”,来日方长中。
兴隆制作图录,业内仿制者不在少数。

路遥知马力。来日方长中。

继续漫无目的地逡巡。
陡然间在不起眼的角落发现有这么两件小东西。

这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且好好品一品。
从中大概多少也可以看出这个“品”字当如何解读。
一个板凳引发的风波。
并不遥远的往昔。

好好看一看。
这可是地道的兴隆出品。
海南黄花梨。

大概一个木痴同好会如释重负了吧。
路遥知马力。
曾经的被质疑,曾经的被怀疑,如今看来,是多么滑稽。
有些个文字游戏,不过“不学有术”而已。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9531&highlight=%2B%D2%BB%B8%F6%C4%BE%B3%D5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29031&highlight=%2B%D2%BB%B8%F6%C4%BE%B3%D5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29290&highlight=%2B%D2%BB%B8%F6%C4%BE%B3%D5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29069&highlight=%2B%D2%BB%B8%F6%C4%BE%B3%D5

图纸旁有这样一本画册。

兴隆主人神采飞扬地翻到这一页:140万,再加12%的佣金。
成交价格创了明式家具单件扶手椅的世界纪录。
这件在谱明黄家具的新主人,叫做兴隆。

2011年4月22日下午得见实物。

于是仔细拍了拍细节。
到代明黄家具的横竖接驳位置有清晰的金属薄片痕迹。
不知道那位“第一专业论坛”的某版主见到了,会不会依然弱智地对着这到代实物嘟囔一句:全身都是止血贴。。。
愚不可及,莫过如此。

兴隆出品的家具图片,至此告一段落吧。
老规矩:压轴一品,是兴隆主人与在下茶叙时欣赏有加的这件清式五足外翻香几。
材质海南黄花梨。

伍炳亮先生是家具行伍出身,说起家具与木料,自是如数家珍。
可在描述家具器型的措辞上,最习惯的用语不过是:“很有味道”
如此而已。

这就是在下所见识到的兴隆。
感谢。
一躬扫地。

(顺德:)发个图对比学习一下,来源《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第108页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一般明代椅的座面为长方形,此椅座面长52厘米,宽51厘米,几乎正方。椅盘与地面距离也较一般椅低。鹅脖与前腿足非一木连做而是后退安装。集合这三种元素的实例也曾见若干数量,可能是当时某作坊的特征。”

(林海微澜eddie:)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大概出现于明中后期。
传统的手工作坊制作,渐渐有了分工合作的苗头,于是批量制作成为可能。
沧海桑田。
当年英吉利的伊利莎白一世曾经为了两国通商而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天朝的万历皇帝,搭乘英帝国商船的信使,受阻于茫茫大海的狂风巨浪。。。。。。
后来,英国人凭借工业革命而成就日不落帝国。
天朝东南沿海脆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夭折于满八旗嗜血的铁蹄。

(架几案:)[六七十年代富裕家庭的标志,叫做三转一响:电风扇,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
这“三转一响”的真正普及,大概算是八十年代中期。
然后才有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富裕标杆三大件一说:彩电,冰箱,洗衣机。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电视,冰箱,洗衣机成为日常家居的必备品,新三大件与时具进成为:摩托车,电脑,商品房。
进入新世纪,摩托车,电脑早就掉了队,如今的商品房,依然高高在上。]
俺们那里是三转一响带卡擦: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卡擦:照相机。

(架几案:)这两张是老李拍的吧,谢谢借用!

(林海微澜eddie)

开溜了几个星期,刚回来。
回头继续慢慢转帖子,写段子。

刚见到厅座换了签名如下: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好意境。

虽然有些个事诚如厅座所言:70上比的是嗓门而不是技术的……

在下嗓门有限,还是一根筋地鼓捣自己的帖子吧。
宁真率勿安排。
于是笑骂由人。
不分辨。

路遥知马力。

这个帖子最早发在古典,客厅的版本有些增添的内容,不尽相同。

只求秉笔直书,把在下这几年关联兴隆的所见,所闻,所思,尽可能忠实地做一个记录。
同时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地客观,中立,持平。
物,事,人。
一个在下眼中一孔之见的兴隆的轮廓。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就是这么一个追求。

反躬自省,自然是行外爱好者之业余操办的难免挂一漏万。
唯一可以欣慰的是心无杂念。
于是慎始敬终,终以不困。

紫黄也就这几年光景而已,2008年兴隆“高价炒作”买的越黄大板,如今看来恍如天上掉下来大饼。
彼时一千三一斤可以买方方正正的越黄大尺寸宽度的长板,三年后的今天,中空的原木树干越黄也不止这个价钱。
说起当年“高价”买板的幸福往事,兴隆主人每次都是喜不自禁。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13685&highlight=%2B%B3%CE%BB%B3%B9%DB%B5%C0

在下老实不客气地回答伍先生:当年第一眼看到这个帖子和图片,第一个反应是“恭喜发财”。

沧海桑田,如今自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可当年在哀鸿遍野的红木家具“谷底”敢“高位接盘”,需要的恐怕不仅仅是个顶风作案的勇气。

1997年,越黄在阔别不止一个世纪之后重回大陆,第一个高位接盘的,就是彼时黄花梨大户台山兴隆。那时节的大江南北,还是黄花梨不分海越。
兴隆“高接”越南来的“海南林业局罚没库存黄花梨”之后,新会台山多家料商纷至沓来,源源不断的供给,暴露了越南穷出身的“冒名顶替”,价格也从最初的十几万一吨一路直插冲向两万几。
前后不过区区三个月的光景而已。
兴隆一直不停歇地买,于是才有兴隆旧厂顶楼风化仓库里一度堆积如山的各式各样的白胚椅子。
(这是2006年12月10日在兴隆旧厂顶楼拍摄的照片,感谢紫檀叶同好。)

不妨也来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抚今追昔”。
台山大江镇公益圩。
2008年4月29日,越南黄花梨大板如图。260万一吨,合一千三一斤。
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13685&highlight=%2B%B3%CE%BB%B3%B9%DB%B5%C0

2011年6月28日,越南黄花梨树干大料六根如图(五根中空,只有一个口径偏小的实心),价格不止一千三。。。。。。
前后不过区区三年。

沧海桑田,遥远的2008年。
兴隆的幸福往事。
伍炳亮先生每次说起这桩当时的“高价炒作”都喜不自禁。
在下也直言不讳:当年刚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只想说四个字:恭喜发财。
(照片感谢澄怀观道同好)

兴隆出品的家具长物,至此且告一段落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就一件事,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兴隆的“物”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于是动了个心思,试试说“事”。
事物事物,大概就是这样的唇齿相依。
于是开始说事。

请自品。

一点声明:
这些个事,主要是在下的个人亲历。
只不过各人眼光有异,即便是同样的经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于是物是人非,不稀奇。
自问不过是有心家具长物的爱好者一名而已,一路走来,至今心底纯粹。
至少在兴隆面前,专心家具。
因而感谢某位关注这个帖子的同好的问候语:在下在努力诠释兴隆出品。

【上一版本被管理方删除,不晓得哪里踩了线。惶恐中,日后后缀中的A,或者B,就作为修正版再修正版的记号吧。再再为C】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