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胜文则野030 随形 20200326林海微澜

 新用户3160VUiy 2021-08-15
这件海黄随形笔筒,是2007年春节前的扫货所得。

(海黄紫红油梨随型笔筒)

当时一股脑儿把福建上家货架上的三个大同小异统统打包,第一次在海黄面前这么利索。
因为价格。
随形制作,多半不是实底。
新一茬的红木爱好者大概不太理会这个了,或者说,对实芯实底的挖器制作无感。
十来年前的头茬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市场追捧实芯料制作,或者说,补底的价格就是远远落后。
所以前几日看到有爱好者说:实料生挖,这么浪费材料不心疼吗?
俺瞬间石化。
在下至今依然偏好浪费材料的挖器制作。
随形的海黄,不过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同样值得珍惜。

这件笔筒的材料就很好。油性,包浆,没得说。
这充沛的油性源自天赋本钱的紫红油梨,地地道道的海南岛西部特产,歪瓜裂枣。


同时扫货的另两件更大个头。最大的那只原本有个陈年朽烂而成的贯通沟壑:天生一个仙人洞。上家一边摸着仙人洞上的补丁一边痛骂工匠多手:画蛇添足,不补多好。可惜了。
于我心有戚戚焉。
挖个坑,将来翻出那只打补丁的大个头再补图。后会有期。

当年的心态平和:买下来再说,日后遇上巧手工匠,再请师傅从容雕刻。
俺喜欢浅浮雕,传统老旧的工笔白描。福建人称薄意。
浓妆淡抹,浅浮雕,大概好比含蓄的淡抹。

不雕大概也无所谓了吧。

听说工手现在越来越贵,在下从前认得的那些能工巧匠,越来越安富乐茶,自己动手的越来越少。

《十三邀》中的陈冲说:创造力需要单调。
安贫乐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