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帝和黄帝的战争,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人类的战争时代由此开始!

 xianfengdui111 2021-08-15
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600年之间,炎帝和黄帝部落沿河而居,黄帝的部落在姬水(现陕西中北部)附近,而炎帝的部落则在姜水(现陕西宝鸡)附近,两条河挨得非常之近。大家彼此都是邻居,两大部落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彼此婚嫁,相互往来。但随着部落人口的增长,农耕地的减少,原有的土地已经满足不了部落的需求。于是黄帝和炎帝不约而同地展开了大移民。
黄帝走的路线,偏北,渡过黄河到达山西南部,最后进入河北的北部。而炎帝部落的路线偏南,顺着渭水东下,进入了现在的河南。按照这两个方向来说应该是不会出现矛盾的,但迁移的结果是缓慢进行的,也就是说,今天炎帝部落的人口觉得地方不够了,就挪一下窝,开垦新的聚居地;明天黄帝部落的人口多了,也去开垦一下聚居地。早期人少的时候,到处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还不至于有矛盾。但由于人口持续增长,两支部落在移民过程中,沿途不断有人停下来开垦定居。
今天你来开垦一点,明天我来开垦一点,最终双方的部落犬牙交错,彼此之间越来越贴近,到最后的结果是,人口多了,地方少了,尤其是适合定居和开垦的地方少了。这时候,适合定居和开垦的地方就成了稀缺资源了,稀缺就意味着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得到,于是就开始有了争抢的现象出现。一次两次咬咬牙也就忍了,三次四次.......没完没了了还,你脾气不好,我也是暴脾气。也不知道是哪个部落先动手的,总之,打架现象开始了。刚开始,只是你揍我一下,我踹你一脚,后来就变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于是群斗开始了,等到开始规模化打架的时候,这就是早期的战争了。
这时候,炎帝虽然是天下共主,是所有部落都尊奉的大酋长,但随着地域的广阔,他开始有了鞭长莫及的无奈感,无法有效控制各地区的冲突与骚乱,不过炎帝毕竟势力大,占便宜的还是炎帝部落。恰在此时,活动在山东的蚩尤部落崛起,人口渐多,开始西迁,将黄帝的有熊部落夹在中间,照这样下去,产生矛盾也是必然的,这进一步强化了黄帝心中的危机意识。
黄帝要想在两面强敌夹攻之下获得生存机会,那么他就必须——先发制人。古代战争,讲究个规矩,就好像现在一样,想要找一个人的麻烦,肯定是要找个理由的,要不然道义上说不过去。黄帝正苦恼找什么理由来发动战争,刚好这时候炎帝部落的人放火烧地,水火无情,不但烧了荒地,把黄帝部落的房子给烧了不少,还烧死了几个人。黄帝心想:孰可忍孰不可忍,趁着群情激奋,两眼冒火,刚好发起攻击,揍他丫的。于是阪泉大战,就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
黄帝统率着以熊、罴、豹、虎等为图腾的部落,挥舞着雕鹰战旗,向炎帝的部落发动了突然袭击。炎帝的士兵仓促之间迎战,双方于涿鹿之野展开了三次激烈的决战,最终炎帝部落难以抵挡有熊部的凶猛进击,兵溃如山。炎帝的结果怎么样没有统一的结论,这里引用一下《淮南子·兵略训》中称: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虽然黄帝利用突袭战胜了炎帝,可是他自身也有不小的损失,来自东方的蚩尤部落这时候人多势众,兵强马壮的,正在虎视眈眈的看着黄帝部落这块肥肉,著名的黄帝大战蚩尤就要开始了。
炎黄部落之间的战争,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规模相比后来成千上万的军队战争固然是不如的,可是其影响力之大只怕是所有战争所不能比的,这场战争的爆发,宣布“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的美好时代彻底终结。此前,各部落之间的关系,虽然不断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处理的方式始终是温和的、相互退让式的。但黄帝开辟了新的法则,这是铁与血的法则。此后各部落之间,不再讲究什么温良谦恭让。天下共主的推举,也不再是通过个人的影响力自然形成,而是武力称雄,刀悬天下。以武力代表实力的战争时代,终于到来了,自此以后的很多年里,中国历史在无数次的战争中更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