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组织肉瘤(STS)靶向药物治疗新思路

 大乘老师 2021-08-15

作者  大乘

针对不可切除的软组织肉瘤的治疗始终是个难题,国内获批的靶向药仅有帕唑帕尼与安罗替尼。而这二个药的客观有效率仍然不能让人满意,需要从分子机制上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克服抗血管生成药的耐药机制。

通过科学家的不懈的努力,一些联合治疗策略的已初露端倪,临床前的研究显示联合表观遗传学药物能有效的克服单一抗血管生成药的耐药,增强抗血管生成药的抗肿瘤的效力。

HDAC抑制剂联合帕唑帕尼

帕唑帕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和-3、细胞因子受体(Kit)、白介素-2受体可诱导T细胞激酶(Itk)、白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和穿膜糖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c-Fms)的一种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软组织肉瘤(STS)、上皮性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但是帕唑帕尼用于软组织肉瘤的客观缓解率仅为6%左右 。

伏立诺他(vorinostat)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被批准用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属于表观遗传学药物。表观遗传学药物用于实体瘤的缺点是有效率低,副反应大。需要了解表观遗传学药物,可以阅读另类抗肿瘤药物--表观遗传学药物一文。

体内外的实验证明,临床剂量的伏立诺他联合帕唑帕尼或丙戊酸钠治疗携带肉瘤肿瘤的动物,与单独使用这两种药物相比,联合用药使肿瘤体积的大为减小 。

帕唑帕尼和伏立诺他相互作用,杀死多个肉瘤细胞系。VEH(安慰剂)、PAZ(帕唑帕尼)、VOR(伏立诺他)。

EGFR抑制剂联合帕唑帕尼

在多种实体瘤类型中,EGFR的表达是一个很强的预后特征。靶向EGFR是目前许多肿瘤治疗的有力选择。在HCC中,仑伐替尼是一线治疗的靶向药,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反馈激活限制了仑伐替尼的肝癌疗效,对仑伐替尼治疗无效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如联合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可有效抑制肝癌进展。此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在肉瘤中佐藤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作者分析了281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软组织肉瘤患者原发肿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观察到168例(60%)患者呈阳性染色。EGFR的过度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Yang等人在软组织肉瘤组织中发现了有希望的结果,因为EGFR在分布于不同组织亚型的软组织肉瘤样本中有36/46表达。因此,可以大胆的假设,EGFR的过表达也与软组织肉瘤的进展及与帕唑帕尼的耐药有关。

软组织肉瘤的治疗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新药的研发也困难重重。利用现有的药物,从机制上解决耐药问题,不失为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