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海,一个慈禧跟前当红太监,为何那么多人要置他于死地?

 六月的自留地 2021-08-15

安德海,一个太监,他的死牵动了许多人,可以说是几方势力通力合作,最后才使得这个二十六岁的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命丧黄泉。

这几方势力的通力合作,上有皇帝日日查看奏折关注,随时预备下旨处死安德海,下有内务府一帮子人时刻准备等着收拾安德海,内有恭王等军机大臣时刻等着处置安德海,外有封疆大吏、官府人员通力合作,收集罪证,擒拿安德海,一举置安德海于死地。

安德海,一个小小的太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想要他死?

贪心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安德海这个太后跟前的大红人,也是水涨船高,宫内的小太监处处巴结,朝中大臣见了他也是客气有加,就这样,安德海开始膨胀起来,心中的贪欲渐渐显露出来。

赵开榜一案中,安德海什么事没办,从赵开榜身上得到了一千两银子,本来已经是不义之财。可是当他听到太监德禄说,如果能把赵开榜的案子销了,并且让其获得实缺,将奉上一万两银子。

安德海为了这一万两银子,开始结交外官,假传慈禧太后的懿旨给吴棠,要他替赵开榜开脱。

赵开榜事情没有办成,京中的许多官员都知道了安德海结交外官,假传懿旨一事。

太监结交外官这是绝对的禁忌,假传懿旨更是掉脑袋的事情。这对军机大臣,六部官员,一帮翰林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明朝基本上就是毁在太监手中,那是前车之鉴。清朝的那些官员都是饱读诗书的,对太监干政的弊处非常清楚,现在出来一个可能祸国殃民的太监出来,那是要扼杀在萌芽之中,除之而后快才好。

虽然大家都这样的心思,但是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跟前的红人,有着慈禧太后庇护,想要除掉安德海,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大家默契的谁也不挑破这件事,只要心中暗暗做文章。

安德海这刚刚成了气候,就受到朝中官员的关注,这是他为自己的坟挖的第一铲。

挑拨事非

赵开榜一案败露后,恭王狠狠的训了安德海一顿。安德海不仅不从此事中总结教训,而且还怀恨在心,一心想要恭王好看。

于是,安德海处心积虑的找恭王的茬,再次结交想要巴结慈禧太后的言官,威逼利诱让其上折子暗参恭王揽权,并且包庇自己人等等事宜。

这对于权利欲很强的慈禧来说,事事不能独断专行,不能事事自己拿主意,一直是心中的刺。安德海就是揣磨透了慈禧的心思,才让人上了这么一个折子,这个折子一上,就直捣慈禧敏感的心,在慈禧心中插了一根刺。

安德海再适时的在慈禧太后跟前上眼药,说恭王经常骂他,主要是因为他是慈禧的人。恭王这么做,不是在骂他,而是直指慈禧,是与慈禧作对,这更是在慈禧心中的刺再插了一根。

安德海除上这些眼药,还上恭王指责宫里生活靡费,更指慈禧太后不顾大局,任用私人。可是恭王自己却受贿,接受门包,他的鉴园修建的富丽堂皇,他自己更是生活靡费。这么一对比,更是让慈禧太后心中奥恼,想着恭王管理内务府,自己想用个什么,都要经过恭王。自己作为一宫太后,生活上竟然不能随意,这太憋屈了。

慈禧太后在安德海上的眼药中,终于下定决心要办一办恭王。

于是有了慈禧拿言官参恭王的折子故意激怒他,让恭王表现的张狂,来激起慈安对恭王的不满,再次来一个与慈安联手,整治恭王。慈禧找到了慈安这个同盟,一切事情就好办多了。

慈禧的手段也是了得,一步步的紧逼,把恭王逼的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差点丢了官职,成为一个闲散王爷,这一切都是安德海的挑唆造成的。

这一番折腾,慈禧太后如愿以偿,不仅把内务府拿到自己手里,以后可以予取予求,而且把恭王治的服服贴贴,自己终于在朝事上可以乾纲独断了。安德海也可以仗着慈禧的腰杆子,在内务府为所欲为,可以好好的吃个够了。

这一仗中,慈禧和安德海无疑是胜利者,但是恭王作为一个有实力的王爷,又是军机中的领头者,要人脉有人脉,要金钱有金钱。却栽在一个太监手里,他的憋屈可想而知。况且恭王这边的人也因此事大受影响,这些人也都是手握大权的实力人物。这些人,平时只有他们给别人委屈受,何时吃过这样的暗亏,他们岂肯善罢甘休,而不找补回来。

安德海在这一仗中,虽然赢了,但是暗中树了许多的有实力的敌人,并且这些敌人都要暗处,时时要抓他的罪证,就等有朝一日,给他安个死罪,处置了事。

目中无人

安德海一心巴结慈禧,这无可厚非,作为一个奴才,好好巴结主子,这是人之常情。

你要巴结,别人管不着,但是你不能以踩着别人来突显自己,来巴结主子,这就遭人忌恨了。

你踩些宫女、小太监,这些人充其量敢怒不敢言,可是你竟然连皇帝都踩,这就是找死了。

小皇帝在向慈禧太后请安时,或者慈禧问小皇帝的功课时,安德海总是把小皇帝在上书房的一些淘气举动好似无意中说给慈禧,并且像个哥哥一样劝些小皇帝好好学习之类的话。以此显示他自己为慈禧着想,为小皇上着想,实际上是在离间皇上与慈禧的母子之情。

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多了,小皇上难免心中不快,但是安德海不仅不收敛,并且变本加厉。总是以小皇上还没有亲政,一切大权都在慈禧手中,就轻视小皇上。

无论如何,皇上在上书房受的教育,那是怎么做一个皇帝,是要别人尊敬自己,要树立自己的威严的,而不是这样被一个太监耍弄着,这样皇上的威严何在?

更何况小皇上喜欢的桂连,就是因为安德海通风报信,百般挑唆,才使得慈禧太后决心把桂连送了出去。这可是小皇上第一次春心萌动,喜欢一个人,就这样被一个太监挑拨着,生生的掐断了。

受了这样的气,皇上要不想严惩安德海,那就不是皇上。可是安德海有慈禧太后撑腰,谁也拿他没办法,连皇上也没有办法,那么就只有等机会,或者制造机会。

一个皇帝,有了要治一个人的心思,只要稍稍透露一点意思,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子,自然有人替他来想办法。

于是皇帝身边小太监小李就光荣的接下了这个差使。内务府的人知道了一些消息,更是时时的给皇帝通风报信,方便皇帝得到更多的消息,来惩治安德海。

招忌恨

皇上渐渐长大,两宫太后开始准备皇上大婚事宜。这是举国上下的喜事,但是连年剿匪,银钱短缺,处处都要节省。

可是安德海这个蠢货,还处处怂恿慈禧太后要大办皇上的婚事,这就要花更多的钱。

作为管钱粮的户部尚书宝鋆,知道了安德海的这些举动,可是恨的咬牙切齿。

不仅如此,安德海还以要先派人到江南摸摸皇上大婚所用家具、丝绸等物的价格行情,省得到时被办这些事宜的人骗了为由,让慈禧准他到江南去摸底。

这可是挡人财路的事,并且是得罪人的事。这本是内务府的差事,现在被安德海横插一杠子,到时采办上差有一点点差池,可能就会招来祸事。

这样,内务府一干人,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恨他的,只因他是慈禧太后跟前的红人,没人敢得罪,但是背后使点小拌子,那对他们来说可是游刃有余。

就这样,安德海不知不觉间,在皇宫中不仅得罪了皇上,还把内务府一帮子人全得罪了,而他自己还一点不知,还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了。

无知

太监不能出京,这是祖制。可是愚蠢的安德海认为只要有慈禧撑腰,一切无事。于是,他大摇大摆的带着家眷随从几十个人,浩浩荡荡的出京了,下江南去了。

殊不知,多少人盼着他出京,在京城有人撑腰办不了他,出了京城可就是别人的地盘,别人说了算。

可是安德海还懵然不知已落入别人的圈套,或者是别人已布好了口袋,就等着他钻着,而他更是高高兴兴的一头钻了进去。

安德海为了显示自己,还弄了两个大旗,一面写着“奉旨钦差”,一面写着“采办龙袍”,然后每只旗上画一个三只脚的乌鸦。

这就生生的给那些肚子里有点墨水的人一个大大的把柄,那些整天引经据典的人,一会就找到了这个典故的出处,还引出这三只脚的乌鸦是明晃晃的告诉别人,我是奉西太后的懿旨来打秋风的。

就是有这事,慈禧也不会承认,何况并无此事。所以,这可是诬陷当朝圣母,是要满门抄斩的大罪。

安德海的无知,生生的送给别人一个大把柄,让那些想让他死的人有了证据,堂而皇之的办他的罪。

处死

安德海一出京就被各路人马盯着,到了山东地界,有了三只脚的乌鸦旗。本来就要办他的丁宝桢,这下更有了确凿的证据,立马把安德海一行人逮了起来。

就这样,丁宝桢一个奏折上来,小皇上日夜盼着的折子终于来了,立马避着慈禧太后,召见恭王。

恭王更是老道,听了来传旨的太监的话,立即有了决断,一面派步军统领带人围了安德海的家,准备抄家,一面派人通知军机大臣和内务府,就这样一会工夫,各路人马瞬间聚齐。

养心殿里,几个人三言两语就达成了共识,就地正法。

一个慈禧跟前的当红太监,一可不世的安德海,就这样,被几路人马通力合作,瞬间被就地正法,连个囫囵尸首都没有。

这所有的一切因缘,全是他自己作孽,是他自己贪心惹的祸,是他自己张狂惹的祸。更是他自己不守本分,妄想那些不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更做出一些不合祖制的规距,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就这样,他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把自个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