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涔汐 前几日,阿里成立了一个反陋习小组。
前段时间,阿里事件人尽皆知。 今天,我们不谈此事件,而是要谈谈如何避免跳入职场坑,学会保护自己。 01别把同事想得太高尚,披着羊皮的狼,大有人在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教授王大伟说,近60%的犯罪(包括强奸案件在内)都是熟人所为。搜索“熟人作案”关键字,竟然出现了231000条信息。 很多人在职场,以为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亲如家人,对同事的警惕之心大打折扣,殊不知你的放松警惕之心,或许给了别人伤害你的机会。 074职场女性法律热线在2018年调查编写了《中国职场性骚扰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33份,受访者主要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部分为19-29岁的年轻人,包括212名女性和21名男性。 受访者中有150名女性和5名男性遭受过职场性骚扰。报告数据显示,遭遇过职场性骚扰的人数中,仅仅近一年内遭遇过职场性骚扰的人数就超过四分之三。 尤其是女性在职场,不要把同事想得太高尚,保持警惕心,这是在保护自己。 02别当职场老好人,同事推给你的事儿,那都是要背锅的 涔汐之前写过职场老好人的文章。 在职场当老好人,这是在给自己挖坑,你来职场是赚取你的劳动酬劳的,不是让同事们给你发“好人卡”的。
背后却把小芹当驴使唤,好处便宜都让自己占了,棘手的困难全部扔给了小芹。 明摆着就是拿职场老好人当免费的助理使唤,关键时刻还能挡枪,专业背锅户,这明摆着给自己挖坑。 03拉帮结派死得惨,别成为办公室政治的工具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是非。 在职场很多人会面临“帮派”站队的问题,尤其是稍微有规模的公司,员工们会陷入权力、职称之争。 这个时候帮派人会拉拢同事,成为自己上位的势力。 作为一个普通职场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陷入帮派之争,你以为你是在找靠山,其实你只不过是某个上司上位的棋子。 你以为大老板是吃干饭的,有时候不过是他用掣肘方式来控制几派的势力罢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别站队,让老大们看到自己是干实事儿的人,随便站队,让你最后成为办公室政治的牺牲品。 《天道》中,正天集团要进行总裁的选举。 丁元英给韩楚风的建议是不要站队,不要急于去争夺总裁之位,让出道来让其他人去争,你好好办事儿,让老总裁看到谁是争权夺位的人,谁是干实事儿的人,最后总裁的位置你的胜算最大。 04别只埋头苦干,学会定期系统工作汇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在职场中有一种“笨人”是只知道埋头苦干,但是功劳被其他人邀跑了,为什么?因为不会汇报工作。 在一家企业,员工太多的话,你不主动详细地汇报工作,谁知道你具体干了什么,具体如何解决困难的?干的结果是什么? 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上司不可能盯着每个人看工作细节。 往往埋头苦干不汇报工作的人,自己的很多功劳被有心计的同事占用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汇报工作啊!
汇报工作要详细、系统、数据化。 听汇报工作的上司,在心里就在给你打分了,当你养成系统、详细、数据化汇报工作的习惯,上司会对你做的事情非常放心。 你以为汇报工作是在邀功,错了。 汇报工作是显示你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统筹安排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总结复盘能力的合计。 这无形都是在给你在职场综合能力加分。 05别在职场里交挚友,或许出卖你的就是那个挚友 刚进入职场的小白会犯一个大忌:拿出在校交挚友的心态,在职场交好友。 在职场见到对眼的同事,于是自来熟,称兄道弟。 这种情况会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那是因为我在职场吃了这个大亏了。 刚进入职场,因为单纯把在校交友的那一套带入职场,跟同事无话不谈,吐槽工作的不如意,最后我才发现: 那个“挚友”却是老板放在公司的眼线。 你把人家当挚友,人家视你为情报。 吃了大亏的我,把这个血淋淋的教训分享给大家,职场没那么简单,别在职场交挚友,最了解你的人,对你最危险。 06别整天只提问题,不给解决方案,这会被视为牢骚户 我曾经遇到一个职场同事,这个同事没啥心机,嘴上爱说公司毛病。 今天说公司这里有问题,明天说工作那里应该改善,后天说上司如何如何。 其实他本人没啥坏心,希望公司能好些。 但这样的一个人没过多久被辞退了,为啥呢?他犯了一个职场大忌: 整天只提这里有问题,那里有毛病,但是从来不提供解决方案。 在上司眼里这叫什么? 这叫动摇军心,传播负能量的牢骚户。 在职场能干的人是既能提出问题,又能给出解决问题方案之人。 而不是整天发牢骚,却不给解决方案的无能之辈,挑毛病谁都会,但是能解决问题的人,却少有。 鸿星尔克吴总曾经在微博上感慨: 1、公司的问题往往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抱怨和埋怨公司就是打自己耳光,更是在放弃机会; 2、遇到问题请先思考,只反映问题是入门水平,思考并解决问题才是高级水平。 所以,在职场警惕你的言语,在你提出一个问题前,先过过脑子,思考你有没有哪些方案可以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别只当一个挑毛病,却不给解决方案的牢骚户。这种思维习惯是在给自己挖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想在职场混得风生水起,没那么简单。 以上6点职场避坑干货,学到了,记得文末给涔汐点赞啦~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公号(id:zhangcenxi99)让你增值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