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成大《浣溪沙》,写初秋美景,田园风光原来可以如此岁月静好

 昵称535749 2021-08-15

2021-08-09 10:22 


《浣溪沙·江村道中》是南宋词人范成大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清丽细致的笔触,精美流畅的语言,描绘了初秋时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诗人。作品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作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01、原文

浣溪沙·江村道中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02、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畴(chóu):田地。

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艳,可做欣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

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

戎(róng)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妆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

03、译文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04、赏析

上片写在江村道上丰收在望的情景。“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广阔十里的西边田地里,稻谷熟了,散发出扑鼻的清香。由木槿花围成的篱笆内,亭亭翠竹显得格外细长。山野里果实累累,在那压弯了的枝条上呈现出将要成熟时的青黄色彩。

首句描述熟稻飘香的景象。“十里”,写明地域的宽广。“西畴”指田土的方位。“熟稻香”的“熟”字,点名稻谷生长的程度,暗含季节。这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丰收在即的情景,而且还可以闻到金黄谷穗的醉人芬芳。

二句描写槿篱修竹的风貌。“槿花篱落”四字,既写出了篱笆是由木槿围成之景,又突出了槿篱正是开花吐艳之时。“竹丝长”,写明了翠竹的特点。槿花、翠竹,交相掩映,疏朗有致,别具风姿。

三句赞叹山果丰硕的情状。“垂垂”,形容山果的繁多、硕大。“青黄”,标明山果即将成熟时的色泽。句中着一个“挂”字,将山果压枝的情态生动地描述了出来。

上片三句,着重于景物的描绘,有金黄的稻谷、紫红的槿花、细长的翠竹、垂垂的山果组成一幅初秋时五谷丰登、田野飘香的喜人画面。

下片写在江村道上气候宜人的感受。“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这两句生动而又细腻地描绘了秋晨多雾、正午逢凉的天气特征,同时还表达了诗人格外喜悦的心情。

“浓雾知秋”四字,将无生命的“浓雾”赋予了有感官的知觉,清新隽永,启人联想。“晨气润”的“润”字,十分传神,恰切地表现了秋晨多雾时空气中饱含水分的情状。

“薄云遮日”虽然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它在秋阳似火的时刻导致“午阴凉”,给人以清凉、爽快的享受。因此,诗人在此尽情称赞、放声讴歌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两句,诗人把自然的景物与愉悦的感情融铸在艺术形象之中,既具有生动真实的艺术效果,又能叩响读者审美的心弦。

词的最后还补充写道:“不须飞盖护戎装。”过往行人不需要用伞盖来掩护身体,遮挡秋阳。“戎装”:本意是军装,这里指代身体。这句紧承上句,进一步写明“午阴凉”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再次赞美初秋的宜人气候,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