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禺:如果我在保定留下来,我的人生将会是另外的一种命运

 拓荒牛550 2021-08-15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就是写雷雨、日出、北京人小说的那个曹禺,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

曹禺与保定有关系吗?真像是今天标题上这句话一样,如果他在保定留下来,他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种命运吗?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曹禺先生,曹禺,其实不姓曹,也不是单名一个禺字。他的真名,也就是原来的本名叫: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

曹禺先生幼年丧母,在一个非常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以致他的个性显得苦闷而内向,据说这样的性格越是能够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1922年,曹禺入读天津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萬),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文化人给自己取名字,就是这么讲究。

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后来成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辞世,享年86岁。

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他所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于曹禺先生的情况,这些内容在网上都可以明确查到,关于他说的这句与保定有关的事情,我们是从光明网一篇文章看到的,那篇文章的名字叫《曹禺的教书生涯》,作者是宫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位讲师。他这篇文章当时刊登在光明日报上面,其中就有这样一段,专门讲到了曹禺先生与保定的渊源。


曹禺193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但是,当时保定的育德中学请我去,每月大洋180元,比助教高,助教才几十元,育德看中了我……在育德呆了3个月便得了痢疾”,于是他又回到清华大学研究院当研究生。曹禺得的是“心病”。郑秀回忆,“曹禺从保定回来,又读清华研究生,因为我当时还没有毕业,他是在等我”。曹禺的老同学孙浩然回忆,“曹禺毕业后到保定育德中学去教法文,教了半年,他就受不了,一是觉得那里太荒凉,二是离不开郑秀。他在保定几次跟我写信,说那里呆不下去,太荒凉,要回北京”。曹禺虽然在育德只呆了三个月,但对他来说也不无意义,他晚年接受访谈时,曾发过这样的感慨,“我在保定的育德中学教书,这一段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很特殊的。也许是我人生的一个交叉点。如果我在保定留下来,我的人生将会是另外的一种命运。育德这是地下工作者很多的一所中学……”。


这研究功夫下的够深的,让我们在浩瀚的文史资料中对关于保定的信息又多了解了一些。不过呢,还是有点儿不过瘾。

比如,当时曹禺先生清华大学毕业之后为什么要从北京到保定工作,在北京不是更好吗?何况那时候还没有高铁。

比如,曹禺先生到保定,为什么要去育德中学当老师,清华大学毕业,到保定当个中学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比如,曹禺先生为什么又离开,仅仅是因为拉痢疾吗?仅是因为痢疾背后的心病吗?仅是因为这里太荒凉,仅是因为对郑秀的思念吗?会不会还有别的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呢?

比如,曹禺先生说,我在保定的育德中学教书,这一段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很特殊的。也许是我人生的一个交叉点。这个特殊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很短又是很特殊呢?尤其是这个交叉点,是两种思想的交叉,是两种未来的交叉,还是两个什么方面的交叉呢?

再比如,曹禺先生说,如果我在保定留下来,我的人生将会是另外的一种命运。这里所说的另外一种命运,会是什么样的呢?

这些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