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1-08-16
三大化痰穴(气痰、血痰、脾虚之痰)

中医上将痰分成三类:气郁之痰、脾虚之痰和血痰。气郁之痰是大家平时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于憋气胸闷而成;我们咳嗽出的痰有时不是来自肺部,而是脾虚生痰,如此则应健脾祛湿;血痰是高血脂形成的,由于血脂堆积而生成的痰。

丰隆穴——化脾虚之痰

丰,丰满也;隆,指隆起。穴在伸趾长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该处肌肉丰满而隆起,故名丰隆。

【精准定位】

位于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外侧一横指处。

【操作手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穴位,中指用力,先按后揉,垂直向下按压至一定深度后使用揉法。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结束时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后重复动作。

【作用机理】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脾胃主运化水湿,故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止咳宣肺平喘之功,为祛痰要穴,主治咳嗽、哮喘等。

支正穴——化血痰

'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统的正,这个五脏当中谁为正?都把心脏作为君主之官,它作为正。

【精准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操作手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化痰机理】

支正穴呢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所以按摩支正穴它就可以化解体内痰湿的赘生物。

膻中穴——化气痰

膻中穴,俗称“出气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意思是说,膻中穴是心包经的令官,人在胸闷抑郁的时候,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驱散心中的郁闷之气,让心情变得愉悦。

【精准定位】

膻中穴位于胸部,以后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操作方法】

揉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鱼际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次,反复10次。

擦法:拇指或手掌大鱼际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持续5-10分钟。

推法:两只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两侧推抹至侧腰部,20次左右。

【作用机理】

膻中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化气痰。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等作用,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