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评人能靠碳中和翻身吗?

 梵心4466 2021-08-16

环评人能靠碳中和翻身吗?

 作者| 胖鱼京

最近“碳中和、碳达峰”和当前的天气一样火热,环评人要是没听过两堂课,都不好意思讨论。作为一个小白,也凑热闹听了几堂课,简单的谈几点个人感想。

第一,差别化碳达峰路线的现实意义碳达峰提出的背景是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在主要国家纷纷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路线图后,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式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提出“双碳路线”路线后,多个行业、多个地区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达峰时间表和路线图。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多年发展形成的“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格局,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东南发达地区提出的减排措施未必适用中西部地区,地区间、行业间不应该一刀切;我们看到,一些高耗能产业还在向中西部转移,一些高污染企业可能必须要有地区来承担。

正如发展中国家作为后发力量不能以牺牲发展去跟随发达国家的达峰路线,由于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如何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富裕。行业、地方制定碳达峰路线是对地方政府管理智慧的考验。

第二,关于能源结构的思考。我国的一次能源占比重,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占世界第一第二第三,而核电、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还比较小;能源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碳中和是我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内在需求。

我非常赞同省能源与核技术研究院的老师讲的,工业革命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革命。能源结构当然有很多模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能源结构都能实现碳达峰?保障我国经济以3~5%的年增速发展下的碳达峰是一个什么能源结构?

我国风电主要集中在西北,煤电在西南;在减少一次能源占比时,其他能源是否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能源结构的调整对能源体系、经济社会运行方式都是影响深刻的。

第三,企业碳减排工作中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有位专家提出了“建体系”,即“管理、指标、标准、技术”四个维度的体系。给我感触较深的是指标体系。

在节能管理中,数据不重要,指标才重要。很多企业没有真正想明白实现怎么样的减排,做了花里胡哨的软件,界面很漂亮,收集到很多数据,但是由于没有指标,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指标的数据、管理系统是没有灵魂的。只有设计好指标体系,收集的数据才有针对性,才能称之为数据。

其实,联系到环评工作中也是一样,报告天花乱坠说了一堆,但是没搞清楚评价的对象、评价哪些维度,那么环评报告也是言之无物。

环评互联网
环评互联网
★☆用互联网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环评信息化、资源共享和技术分享。☆★
57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第四,能效是灵魂,节约的能源是零碳能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发现,能耗高不是真的需求高,而是浪费大。在碳达峰路线的“能源结构+能源管理+节能改造+能源(碳)交易”中,节能改造意义在于它是最容易做到、效果立竿见影。

专家老师分享的实例很有代表性,比如有的企业配套10台空压机,经过检漏、检测、提高管路系统密封性,减少了4台空压机的使用;工序上能用鼓风机实现的功能就不应该用空压机;有的厂房整体使用中央空调,经过调查发现,企业实际上需要控制室温的是部分设备区域,在将需要温度控制的部分设置成单独隔间后,节约了2/3的电量。

类似的案例很多,都是企业日常运行管理中最常见的设备、最通用的工艺、最容易忽视的操作习惯,反过来说针对这些的提升改造实际上也是最容易做到、成本最低的措施。

因此我想说,碳达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其实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

作为一个环评人,只有持续学习、宣贯、践行这些理念,才能早日翻身成“卖炭翁”。

编辑:君君.环评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