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人有三不亲”,除姑父、姨夫,还有一个是谁?许多人不知道

 相逢就是缘 2021-08-16

自由说历史

发布时间: 06-0508:19



俗语能够传承千年,并且受到人们的喜欢,说到底还是因为它简单实用,这是其他文化没法比的。如今,我们每每读起这些老话,依然能获得智慧的启迪。

最初认识《易经》是从爷爷那里。爷爷喜欢《易经》,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卜两卦,我当时因为好奇,拿着他的书翻了翻,但完全看不懂,也就没再看过。

直到我在《百家讲坛》上看到了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是那么的通俗易懂,渐渐地才了解了它,也深深死喜欢上了《易经》这部凝聚着古圣先贤智慧的著作。

听讲座仍意犹未尽,我又买了《易经图解》这本书继续回味着。

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同时也希望不了解《易经》的朋友能够借此对其了解个一二。

俗语“人有三不亲”,除姑父、姨夫,还有一个是谁?许多人不知道

其中除了姨夫、姑父,还有一人,很多人不知道,也不敢相信!
所谓的姨夫,指的是自己妈妈的姐妹的丈夫,简单地说,就是小姨的老公。
而姑父,则是爸爸的姐姐的丈夫,也就是我们姑姑的老公。
为什么姨夫和姑父,不算至亲之人呢?
我国的传统家庭文化,讲究血缘关系,人们普遍认为,有血缘关系的,才算至亲,没有血缘关系的,都是外人。
有一句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女儿常常被当成外姓人,一旦女儿嫁到了婆家,就是别人家的媳妇,再回到娘家,只能是个客人。
当然,这还算是客气的。一般的女儿出嫁了,再回娘家,往往毫无立锥之地。别说哥哥嫂子容不下你,就是亲娘,往往也不希望看到你回来!
连女儿都成了这样的身份,女儿的丈夫,可想而知,只能算是外人了。
除了姨夫、姑父,还有一个人,跟我们关系不亲近,这个人就是“舅舅的媳妇”。
所谓舅舅,指的是妈妈的兄弟,而舅舅的媳妇,也就是舅妈。
可是,为什么“舅妈”也不亲呢?
这是因为,舅妈是因为跟舅舅成了配偶,才成为我们家族的一员,这就是俗称的“姻亲”,这种关系比“血缘关系”淡多了。说到底,我们叫她舅妈,实在是冲着舅舅的面子,因为我们跟舅妈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关系,舅妈只不过是个外来者。
这么解释,估计你就能理解俗语“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舅的媳妇”,是怎么回事了。
我知道,这样说,也许听起来有点冷酷无情,但这就是现实。
当然,关系的亲疏,也不能全凭血缘关系,也要看是否经常走动。要是来往得多了,感情也就深厚了。反之,即使是亲兄弟,要是关系没有处理好,往往“冷如冰炭,形同陌路”。
我见过很多农村的亲兄弟,一旦涉及到分家产、房子、钱、田地,往往亲戚关系荡然无存,这时候人性自私的一面暴露无遗。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个家庭里面,舅妈这个身份最尴尬,因为她会直面“婆媳关系”,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案”,处于家庭漩涡里的小叔子或者小姑子,往往不好插手。遇上蛮不讲理的舅妈,一家人都要受折磨!
老祖宗早就看透了这层“姻亲”关系的脆弱,所以,才有了这句俗语,“人有三不亲,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舅的媳妇”。
在农村,像这样的俗语,实在是太多了。虽然简单粗糙,却是古人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经过一代代的流传,为的就是让祖孙后代接受教训,生活得更好。

《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是群经之始。为什么说《易经》是群经之始呢?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实际上,它是群经之始,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所以叫做群经之始。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一起来探讨。

然而,以上只是我对易经的一知半解罢了。易经的智慧远不仅此。

《易经》中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一种生活剧本。它已经帮助你推断出你选择的结果。

很多事情,看似幸运,其实是有痕迹可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