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一)

 天承办公室 2021-08-16

产业与政策协同,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物联网+网络货运云平台技术驱动,网络货运重心将向产业互联网转移。

智慧物联网+网络货运云平台的优势是什么?将线上线下打通,给雇主和服务商提供更完善的平台。同时物流云平台的规范管理使服务商和雇主实现双赢。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在管理监控、运营作业、金融支付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来改造网络货运行业。

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一)

前言、物联网未来是平台为王

2009 年,中国政府提出“感知中国”理念,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新纪 元由此开启。这之后,有关物联网的政策、技术、需求和市场不停发展变化,如今已经过去 10 余年。

整个过程中,能够联网的设备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产生的数据总量和类型越来越丰富,物联网解决方案正在不可避 免地变得更加复杂与动态,牵扯起更庞大的生态系统。在大众熟知的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大层次里, 平台层将作为物联网从设备连接到场景应用的关键“桥梁”而发挥作用。

本份研究报告,主要基于物联传媒与数十家来自工业、能源、地产、社区、园区、家居、云服务、物联网安全等行业 领先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业界专家所做的采访调研,以及网络公开资料等方式得出,探讨了业界典型物联网平台企业的战略 演变、产品方向、商业模式、标杆案例等内容,希望帮助读者梳理产业,开卷有益。

一、 云平台是物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

1.1 技术进步与需求增长驱动平台发展

物联网作为一个提出 20 多年的概念,在技术上已经获得了各项突破性进展,包括感知技术促进智能设备获取数据, 通信技术负责传输数据,大数据技术使企业开始向往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的能力,以及近年引起广泛讨论的 AIoT,让人们 对人工智能在物联网的应用充满期待。

但就像华为掌门人任正非说过的:“任何先进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只有转化为客户的商业成功才能产生价值。做商业首先应以理解客户需求为前提,继而再对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创新以提高竞争力。”AWS 副总裁 Swami 先生在接 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的与此同理:“在 AWS,90% 到 95% 的新项目都是基于客户给的反馈,剩下 5% 也是从客户角度出发 所做的创新尝试。”

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理念的正确性在不同商业领域得到验证,尤其在产业链复杂、市场分散化、碎片化的物联网行 业,企业更应该关注目标客户的痛点与需求,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商业化运作。但物联网前端客户的需求一向是多样化的, 在很多细节上都会有不同,如果企业做服务时每次都为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大费周章做开发,实际很容易拖累整个公司业务 的高效运行。

根据我们的调研归纳,当今时代任何一家拥抱物联网的企业,其实都是为了两个目标而奋斗:其一是产品目标,其二 是运营目标。产品目标指的是通过赋予产品更加优秀的功能,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获取更多的用户或产品销售数量;运营目标指的是企业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从关心一次性销售转变为关心持续的存量运营与服务。换句话说,客户的需 求或目标是存在共性且可梳理的,可以归纳为优化产品、优化管理、优化开发、提升客户体验这四类具体诉求,如下所示:

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一)

1.2 物联网平台体系架构分析

物联网平台属于云计算三种服务模型(IaaS、PaaS、SaaS)中 PaaS 层的一部分,起源于物联网中间件的形式,其目 的是在硬件层和应用层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管理二者之间的所有交互。

通过不同的协议和网络拓扑,物联网平台将完成从设备端收集数据、配置和控制远程设备、管理设备以及空中固件更 新等任务。尤其为了应用于现实中的物联网生态系统,物联网平台有望支持与几乎所有的连接设备间的集成,并与设备使 用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相融合。通常,一个物联网平台可以分解成几个层次:

首先是基础设施服务,这是支持平台运行的东西,包括容器管理、内部平台消息传递、物联网解决方案集群的编排等 组件都可以在此处找到。

然后是通信层(IoT Hub),为设备启用消息传递,这是设备连接到平台以执行不同操作的地方。通常云平台地址都 会配置成域名,设备初次启动时通过域名解析获取平台地址,此后便可以实现上传数据和接收命令。

接着是平台的核心物联网功能,包括最重要的设备管理、配置管理、消息传递、OTA 软件更新等。

在核心物联网功能上还有另一个层,它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不大,而与平台中的数据处理有关。可视化、生成 自定义报告、分析、警报通知等功能都将在此建立。

除了上述功能以外,物联网平台还具备其他功能,比如安全性、边缘计算能力、弹性部署能力、与云产品打通的规则引擎、 允许用户添加特定行业的组件、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定制化等等。大多数企业并不用一次做全所有功能,反而只需专注几项 核心优势,同时与其他行业伙伴互补合作,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平台服务。

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一)

1.3 物联网平台核心能力分析

在本次调研中,物联网平台企业较高频地提到 4 大功能,分别是连接管理、设备管理、应用开发、数据分析。以下将 进行详细阐述:

(一)连接管理是基础

根据 GSMA 所披露的数据,虽然蜂窝网络仅占物联网总连接的一小部分 (2015 年占比为 6%,到 2025 年将占比 14%),但基于物联网连接总量的爆发式增长,蜂窝物联网连接数量将在 2018 年至 2025 年间增长三倍以上,2025 年全球 连接数量将达到 35 亿。对于充分感受到传统业务饱和的通信运营商来说,利用物联网连接开拓新的市场十分关键。尽管从 赚钱能力上分析,每个物联网连接带来的收入对比每个手机用户带来的收入相差甚远,并且前期为了扩大用户规模常常推 出超低资费(比如在中国移动 2019 年中期业绩报告里,集团物联网智能连接数达到 6.93 亿,业务营收 52 亿元,平均每个 物联网连接每月带来的收入仅为 1.25 元),但物联网海量的连接规模足以让厂商憧憬新时代业务创新的可能性,包括在对 业务进行市场化探索后,企业认为初期扩大盈利的办法无外乎是“做大连接”:扩大连接数量、连接更多高价值的设备。

基于盈利模式的限制,从物联网连接开始做业务的企业群体并不多,甚至就算是运营商,也只有市场份额排在前面的 头部企业才有从连接中获得盈利的希望。

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一)

实际上,设备通过电信运营商连接上网进行统一管理,并非那么简单。

一方面,企业的大量设备连接到运营商的网络,需要使用标准化的接口与运营商的网络对接。但物联网是碎片化的, 网络类型和协议标准多种多样,企业并不希望大花时间单独完成这样的接口开发。尤其是一些要与国外运营商对接的物联 网终端,最怕设备发到国外却连不上网然后又寄回国内调测,影响交付质量。

另一方面,运营商也希望减少与企业客户的沟通成本、减少独立开发,以及希望在向用户发放 SIM 卡的同时,直接提 供类似 SIM 卡生命周期管理、资费账单管理、账户管理、连接诊断、通知管理、运营服务管理等能力,增强自身在行业中 的竞争力。

这种情况促使连接管理平台作为中间力量成长起来,满足两方面提出的需求,运营商、设备生产商、经销商、企业集 团都是其中形成规模化的客户类型。行业内比较知名的连接管理平台,包括有思科 Jasper Control Center 平台、爱立信 DCP 平台、沃达丰 GDSP 平台、中国移动 OneLink 平台等,其中中国联通是思科 Jasper 的运营商合作伙伴,中国电信与 爱立信在该方面展开合作,中国移动的 OneLink 平台则采取自研。

在本次调研中,深圳市中兴视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天网景科技有限公司在 IoT 领域的主打产品就包含了连接管 理平台,物联网卡连接管理数量达到或几近达到千万级别,支持通过“物联网卡 + 管理平台 + 解决方案”的模式为客户提 供服务,比如卡套餐管理、客户管理、运营服务、消息推送等。他们的产品与大型连接管理平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流程 更加简单、产品更轻量化、对市场的响应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细分领域用户的需求,比如车联网、POS 机、共享设备、工 业监控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在 2019 年间,包括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等云基础设施服务商也都 陆续推出物联网卡服务,这些大厂开辟新业务的本意并非是从物联网卡连接管理中直接获取数量可观的盈利,而是计划先 帮行业客户解决连接管理方面的痛点问题,进而有机会扩大平台上的设备连接数量。

(二)设备管理是核心

设备联网以后,与智能手机实时由用户进行操作不同,很多场景下的物联网智能终端,要求根据设定的时间频率返回 状态信息或接收任务指令,因此更需要自动识别、主动解决设备联网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是无法通过人工的方式实现的。设备管理平台由此而生,其功能可以按照 4 个层次来理解。

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一)

(三)应用开发是价值体现

物联网产品开发链路漫长,协议复杂多样,企业若是独立完成包括设备端、云端、应用端的开发,势必浪费研发成本、 使开发周期变长,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滞后。因此物联网平台最核心的目标,不在连接管理也不在设备管理,而在于帮助 企业减少重复造轮子的低效性,使其专注在自身的核心业务做开发。

在这个层次,物联网平台的定位很明确,是为物联网开发者提供快速开发、部署、管理应用的能力,而无需考虑底层 基础设施扩展、协议对接、第三方系统对接等问题。

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一)

(四)数据分析是应用潜能

企业做物联网产品或应用最终的期望,就是数据分析。然而做数据分析需要两大支撑:一个是行业数据,一个是行业 经验。与此相关,做数据分析的企业普遍会遇上两大问题:1)能力问题。仅仅作为一个平台开发方,往往不具备行业经验, 而物联网各应用场景是有自身独立属性的,不在行业之中很难摸清楚;2)意愿问题。数据是有敏感性的,在行业中有深厚 积累的企业客户,在提供数据这件事上存在很大的顾虑。

总而言之,数据不好拿,越有用的数据越难拿到,导致了行业十分憧憬数据分析,但很少有真正做起来的。为了寻找 新的出路,不少企业降维推出了常规的统计学类的数据分析,以及非常漂亮的可视化界面,在此同时再为那类属于人工智 能的数据分析做投入、做积累。可见在企业的观点里,数据分析仍然值得期待,在发展早期更应该抓住机会培育技术与市场。调研中,企业认为先不用着急谈大数据,能通过平台用好“小数据”都称得上是不错的进展。

(五)安全是重要保障

虽然在一些非关键基础设施或者成本敏感型行业中,中小型公司对物联网安全的诉求普遍都会降低。但实际上,自 2016 年 Mirai 蠕虫病毒出现以来,一系列使用了弱口令及默认密码、存在逻辑漏洞、存在公共组件历史漏洞的物联网设备 就成为了黑客眼中的香饽饽,他们完全有能力对防御能力差的物联网设备(路由器、网络摄像机是最常见的受害者)发动 攻击使其成为僵尸网络成员,让企业因此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在调研中企业提到,物联网安全要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包括在设备端、网络端以及云端各方面。为此,物联网平台企业也普遍强调在安全方面的技术能力,以期降低企业考虑上 云上平台时对数据或业务安全的担忧。

但从宏观角度看,物联网安全市场至今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或者说仅仅在部分关键领域发展起来了,而这背后大多 是行业发展阶段的问题,很难说是安全企业的问题。比如说行业中还没有出现太严重的事故,或者这些事故不足以震撼到 相关主管部门及制定规则的单位推出安全标准;又比如说现有的安全服务价格不够美好;另外还有因为缺乏标准导致用户 对安全的感受不强影响了对安全方案的采纳……种种原因堆叠起来,物联网安全可以说是一条长期的发展道路。不过基于 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联网,企业逐步认识到从头就开始考虑安全的重要性,而不是事后补救,与此同时云基础设施服务商、 独立物联网安全企业正在积极地推动,安全产业正处于一个正向增长的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