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是一个极为有名的城市,旅游的想法也非止一日,终于在2021年7月成行。虽然在郑州转车时遇特大雨灾的干扰而内心经过了一番周折,但终就还是踏上了这片土地。不愧是八朝古都,城市宏大,景点众多,美感十足,文化底蕴堪称深厚,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物价便宜,特别是住宿,我因此一住就是十余天。想记下的事较多,一番思考后,最终决定用自己的平学为衡量标尺,谈谈对极富盛名的北宋朝三个历史人物的看法,兼及现实生活。 开封火车站
延庆观 赵佶的错位 就整个北宋朝而言,宋徽宗赵佶算得上一个极聪明的人,这样说当然有充足的理由:他是一个造诣很深的书法家,创立了瘦金体;他更是一个卓越的画家,作为工笔画的创始人,写生时体察入微,画作精细逼真,发明用生漆点画鸟之眼睛技法,让画布上的动物栩栩如生,同行叹服。由于拥有过硬本领,他当仁不让地任命自己为国家书画院院长。他也会作诗词,水平虽然不够进中国作家协会,但开封府作协会员的实力是具备的。 赵佶的写作能力不止用于艺术创作,还拓展到了喜爱的饮茶上,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历朝茶界人士都相当重视。赵佶还是一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不要以为运动员只有体力就行,达到优秀境界者,必然聪明绝顶。
赵佶特别好色,有封号的妃嫔和无封号的宫女多达647人,到靖康之变之前有子女66个。宫内的女性玩厌后,还光顾李师师等名妓,耽误上朝时找的理由显得很有说服力:有宴请,或者是身体不适。 老百姓玩物丧志、玩人丧德。赵佶作为皇帝担负着治国安邦的重任,聪明才智用于玩乐而不是放在治国上,是一种错位,智商越高,对国家损害越大。结局呢,是丧邦。赵佶重用书法家、风派人物蔡京,蔡宰相通过花石纲盘剥,天下民不聊生,引发宋江、方腊起义,国家危机四伏。靖康元年,金国军队瞄准机会南下,灭亡了北宋王朝,将赵佶以及众多的妻妾儿女掳到东北去做庶民,给了他一个极具侮辱性的封号:昏德公。这个封号与赵佶在皇帝任上26年、智商用错地方的表现相匹配。 其实赵佶面前殷鉴不远:唐玄宗李隆基先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之后主要精力放在享乐上,宠幸杨贵妃后不早朝。亲自谱写《霓裳羽衣曲》,还在梨园训练宫廷乐舞戏班。他罢弃贤相,重用了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安史之乱暴发而丢了皇位,唐朝由盛转衰。还有南唐后主李煜精力放在写词上,丢了江山做了俘虏,最终被杀。理论上,赵佶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赵佶未必没联想过,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坐皇位才能避免灾祸。究其实,北宋在赵佶手上灭亡,他只一半的责任,另一半是向太后的。无子的宋哲宗25岁病故,研究接班人时,宰相章惇明确指出:“端王轻佻,不能君天下。”向太后未育,不同意立贵妃生的赵似、赵佖,一意孤行,让哲宗之弟赵佶做了北宋的第八任皇帝,是私心祸害了江山社稷。 赵佶在金国关押在韩州(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黑龙江省依兰县),不仅添了14个子女,作诗水平也有提高:“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写出了处境的凄凉,水平足以当中国作协会员了。 包拯的可敬处 包公祠里,我目睹一个古稀之年的妇女跪在了包公塑像前。跪是从古至今中国人最恭敬的姿势,说明她对包公无比崇敬。她,不过是中国老百姓的一个代表。包公在全国老百姓心中有无比崇高的地位,是一个正气充盈、如雷灌耳的正面人物。 老百姓崇敬包公是清官,我也是。我在开封府、包公湖和包公祠玩了两个上午,看历史资料,也在开封府前看了《铡美案》现场表演片断。思考着一个关键的问题:清正廉洁只是包拯等好官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内心必有支撑他们这样做的思想基础。包公等清官的可敬之处具体在哪些方面呢? 开封府
我试着理了一下。首先是清官做人忠诚。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读书人十年寒窗,经科举入仕后,就是皇帝的臣子。北宋是一个儒教兴盛的时代,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可以读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述的就是臣子对帝王这个主人的忠诚,这是封建社会官员基本的道德理念。做贪官、昏官有愧于皇帝的信任,清官则忠诚皇室,为的是保国泰民安。其次呢,是清官保留了人格。在封建专制社会的官场,除权力宝塔尖上的皇帝有人格外,其余的人都是通过物质和精神的贿赂依附大官,希望上级举荐而走权力的上坡路,换言之,官员在上级面前,都是一条条毫无尊严的狗,老百姓私下都叫他们狗官。但包公等个别清官例外,不做这种哈巴狗,仍然拥有健康的人格:他胆敢不听皇亲国戚的奉劝甚至是威胁,最终判斩附马爷陈士美,这,难能可贵。 但我隐约感觉不止以上两条 ,应该还有第三条:清官头脑清醒。虽然官员缺乏清晰的表述,但综合诸如“子若有出息,留财做什么?子若没出息,留财做什么?”以及“身后有余未收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等名言,可看出清官就是头脑清醒之官。人生不过日食三餐夜求一宿,官俸已经足够。现实中,贪官们冒着坐大牢甚至判死刑的风险搞灰色收入,自己根本用不完,钱最终去哪里了?考察有的是子女继承而败掉了,有的是埋藏在某处最终被无关之人得了,有的是买房子放在那里闲置了,更多的是被国家查处收缴了。无论哪一点,对冒巨大的风险弄钱的贪官本人而言都不值得!包公、海瑞、曾国藩、张之洞等清官不敛财,我猜测正是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们算清楚了账,为官才不利欲熏心,是真正的聪明人。 我尊敬包拯等清官,具体的,就是上面所述的这三点。 张择端的名气 写宋徽宗时期的宫廷画家张择端,我却想从现实的艺术家先写起。去年,去广州状元府的书画家朋友曹平芳家里吃过几顿饭,他喜欢交友,经常高朋满座。印象最深的,除籍贯粤北的那个一端酒杯就骂人、逮着谁骂谁的酒疯子Z画家外,就算写字的朋友P院士了。见过Z画家两次精彩绝伦的骂人,但这个P院士却只是一面之交,不太说话,就从他的名片说起。 我因为处于社会底层,年近花甲,还真没见过一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听说来了院士,精神为之一振,握手之后交换名片一看,顿时感觉长了大见识,这位先生的名片以华表为背景,正面最上一行特大号字印着:“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下一行是“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爱国书法家”,一号字;再下一行印着:“首批中国文化名人工作室”,一号字;再下一行印着:“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院”,一号字。再下面是特大号字的姓名,后面的职务标明是:“院士,国际艺术名家。”二号字。 再看反面,印着六行艺术成就:“●建国70周年人民功勋艺术家;●聚焦两会特殊贡献人物;●中国当代书画翘楚、艺术名家重点推荐;●XX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国艺术中国交流国际书画名家组委会评为国际艺术名家;●2020全国两会专题报道:特别推荐艺术家”。 我对这种吹牛名片感觉十分恶心 可以肯定地说,除了地级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可能真,其余全部是吹大牛。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院是虚构的机构,院士自然是非法的、骗人的职务。但大家都叫得挺自然,对这种厚脸皮的艺术家的作派和不良的社会风气有一种见怪不怪的宽容,我真希望鲁迅先生再世,对这种人来点冷嘲热讽。 回到北宋宫廷书画院张择端画师这个正题上来。谁是宋徽宗时期第一宫廷画师?资料显示,张择端排名仅在画师中间,并不突出。但现在,我们都不熟悉赵佶当院长的画院中其他画家的姓名,而只有张择端的名声如雷灌耳,成为了不仅是宋朝而且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宫廷画师中的佼佼者。他靠的并非是名片上印些子虚乌有的所谓业务成就吹嘘,而是流传于世的《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经历史检验的过硬作品,这足以令人深思。
开封市建有清明上河园,可供游客阅览;市博物馆里专门辟有一个《清明上河图》展室,详细介绍了这幅名作。 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生动细致,引人入胜。人物和景色的虚实、疏密、动静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节奏感和韵律美,表现了高低起伏性和动感性,显示张择端扎实的绘画功底。他一共花了十年时间才创作完成,共绘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82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记录国都民俗风情,凝固了北宋鼎盛时期的历史时刻,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国风俗画的一个里程碑。 我是1987年参加军队知识竞赛时知道山东诸城人张择端以及画作的,从此引以为人生的榜样。在文艺界沽名钓誉和充满铜臭味的污浊空气中,愿意终身向这位货真价实的艺术前辈学习,在纪实文学田野默默耕种精神标本式作品,做到“板凳宁坐终身冷,文名不靠瞎吹牛。” 2021年8月2日于开封兴和假日酒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