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观止》探幽

 潘海露 2021-08-16
《古文观止》探幽

《古文观止》为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距今刚过了300年。《古文观止》之前,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过不同的古文选本,但大多被人们遗忘了。惟有这本《古文观止》,300年来事实上成为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启蒙必读选本。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特征有三:其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学问成就的最高境界;其二,尚气节,重义轻利;其三,极其注重自身修养。《古文观止》222篇,历史跨度从先秦到明末凡2000余年,这222篇选文合起来就完整地再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这三大特征。

《古文观止》探幽

《古文观止》中,周文(含左传、国语、公羊传、谷梁传等)56篇,秦文(含国策、秦文、楚辞)17篇,汉文(含史记与东西汉文)31篇,六朝6篇,唐文43篇,宋文51篇,明文18篇。

《古文观止)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如黄泉相见、狡兔三窟、连横合纵、世外桃源等多有收录。至于一些至今闪耀着思想光辉的治世警语更是随处可见,如:“多行不义必自毙”(《郑伯克段于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卜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等等,实在是目不暇及,不胜枚举。

《古文观止》探幽

总而言之,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古文观止》中的绝大多数篇章叫人反复咏诵后如饮琼浆,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操就在这众多名篇的咏诵中得到熏陶,价值观得以潜移默化地形成。

但我们也应该明了《古文观止》中不可忽略的瑕疵。

一部《古文观止》二百余篇,有两方面内容只字未收。一是商业,二是科技。封建统治者有三大劣性:其一是重文史而轻技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科技);其二是重农轻商;其三是重思辩而轻实践。

《古文观止》探幽

《古文观止》只字不收论商的篇章和技艺的篇章,既非偶然,亦非失误。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尤其是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曾是民族的骄傲,在历代的典章中,这类文章断不会无(如《天工开物》)。问题是,中国的历代统治者以文取士的“文”,都是治国策论,而没有论述技艺机巧的考题,积久成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官取士的“生源”都是死读经史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重文科轻理科。岂止是轻理科,根本就没有理科学堂的存在!

我们一向引为骄傲的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百分之九十的大约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至于商业,从秦始皇时期就推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发达决非偶然。《古文观止》没有写商业和科技的文章,也就容易理解了。

《古文观止》探幽

(姜斯雄/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