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乌行之佛堂千年古镇(下)

 新用户07932792 2021-08-16

文  原创  图  部分来自网络

义乌行之

佛堂千年古镇(下)

古时的佛堂镇,四方辐辏,商贾云集,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也很秀美,拥有“铁链锁江”、“画江梅柳蒲川修竹吴水垂杨”等景观。

如今这些古景观多已不复存在,只剩江南岸的古镇老街保留了原始风貌,依旧店铺林立,人流穿梭。在街口那棵据载已800多岁高龄的古樟树下拍照留念后,经过一座上书“佛堂老街”的牌坊,就走进了卵石与石板铺地的老街。

老街已有300多年历史,俗称“直街”,将古镇一分东西,两侧还有“东街”、“西街”作为老街的副街。老街两旁是一家挨一家的店铺,挂着喜庆的红灯笼和国旗,卖些当地的土特产品,门板还是老式的木门板,需要编上号一块块摘下、扣上的那种。虽然下着雨,但熙熙攘攘的游人也不少,不过多是闲逛,真正买东西的人不多。“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老街的房屋构造为徽派建筑风格,非常注重门面,无论贫富,门墙都建的高高大大,上面饰以精美的砖刻、石刻和木刻,看上去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故有“千两银子七百门”的说法,意思是造房子的成本一多半都是用在门面上。在两侧高墙大院的夹持下,本就不宽的街巷显得更加狭窄,具有显著的江南水乡特点,难怪佛堂也被称为浙江的周庄。

我们重点参观了位于老街中间的佛堂镇供销社展馆,展馆以“供销印象”为主题,在老供销社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保留老韵味的同时加进现代元素,布局、装潢、灯光都恰到好处,收集的布匹、暖壶、票证、农资等老物件也代表了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的主要经营内容。

想当年供销社那时相当的牛,尤其在农村,买啊卖的都靠供销社,我在佛堂镇供销展馆里看到一首歌谣,就是那时候供销社的真实写照,录于此,很为自己也是供销人而骄傲:“供销柜台,聚集村民老小。大人在这里购买种子农药,还有针头线脑;孩子们洒下小人书的欢笑。背篓扁担,一顶草帽,田间地头,服务周到。那时候的供销,是农民土地劳作以外的依靠。”

据朋友介绍,佛堂古镇至今保留着数百幢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如“留轩学堂”、“毛家大院”、“佛堂百乐门”、“新华剧院”等。

趁他们休息的空档,我独自撑着伞走在雨中,想尽可能多地看看老街,踏着雨后的青石板,突然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古镇、这样的老街、这样的雨中、这样的青石板路,可不就是一首意境幽深、优美朦胧的《雨巷》嘛!

在霏霏细雨里依依不舍作别佛堂古镇,脑海中一直浮现着写在老屋墙上的那句话:“有些旧时光,总是让人格外心动。我在佛堂古镇,你在哪?”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等年岁大了,寻一处这样的地方闲居度日也不错,喝茶听雨,观老人聊天,看孩子嬉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