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

 新用户07932792 2021-08-16

文图  部分来自网络

人到中年

看了一篇《棋到中盘》的文字,作者叫林采宜,不知道是不是那位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如果是她,作为金融专家,能有如此文笔和人生见地就更让人佩服了,看来这高水平的人都不仅仅表现在自己的专属领域,而是方方面面都很“高”。

作者在这篇文字中,透彻地剖析了人到中年的心境,正好跟我最近的一些感受很合拍,对步入半百之年以后的人们也很有指导意义,我有删节地录于此,希望能给同龄人以借鉴。

《棋到中盘》——林采宜

中国人爱说一句话:人到中年万事休。

何谓中年?守旧一点的算法是35岁到50岁,激进一点的算法是40岁到55岁。无论怎么算,都届“不惑之年”,从人生的阅历、心智、精力等方面看,都是如日中天的黄金年华,年轻而未经世面时的青涩,经过年轮的洗礼,呈现出金黄色的圆熟。年轻的时候,选择太大,困惑在于不知如何取舍。真以为年轻,无论你选择什么,反悔了,都可以从头再来,就像小孩子玩游戏,错得起。中年就不一样,职业生涯走到40岁,仿佛棋到中盘,没有退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输掉的是后半辈子。最难的抉择实在中年,人到了40岁,困惑反而特别多。

在这个阶段,就大多数人而言,虽然不算功成名就,职位不高不低,也算有一点;权力不大不小,也算有一些;即便无官无职,在某个单位、某个行业混了十几年,资历还是有一点,关系还是有一些,不管称心与否,也是可以维持的。有了退路,人在选择时显得特别游移,患得患失,因为对职业重新定位和转型,必须以“失”为前提,放弃现有的就是“失”。

有人说,35岁到45岁是“职业更年期”,尤其对于白领阶层,在笔挺的衬衫领子下面,浮来浮去的都是犹豫和彷徨。

许多时候,要攀上一座更高的山峰,纵览一片更开阔的风景,首先得从目前位置上走下山。都说“懒得动”,实际上是一种托词(从不知足的人性本能看,又有几个人肯安于现状),不是不想攀高,只是走不下去。中年最大的问题就是拿得起放不下。放不下一段似乎缠绵的感情,放不下已经拥有的职位,放不下那片尚未平息的掌声……尽管知道感情不再炽热,职位味同嚼蜡,掌声终将稀落。

“观书当自出见解,处世要善体人情”。中年的见解,大都来自对人情世故的体会,所谓“实践出真知”,和职位一样,阅历是中年的财富,也是中年的包袱。

人到了中年,变得格外胆小,性情不敢纵,名节不敢污,权贵不敢忤,“黑白善恶,只宜在心,不宜在口”。棋到中盘,诡异多变,弈者如履薄冰,处世若不是“善体人情”,容易走入颓局,进退无据。

……

下围棋,最精彩的就是中盘变幻莫测,围棋的走法有多少种?据说是2361次方。人生之棋局,当最后一子落下时,都是呜咽,都是结束,然而,“浮名浮利浓于酒,几人肯向死前休”。下棋亦称博弈或者“手谈”,无论是雕龙大略,还是雕虫小技,双方都用黑白之子叙述心智之乾坤,倘若舍弃中盘的惊心动魄,刚开盘就走残局,能守就守,能和就和,这盘棋还有什么下头? 

棋到中盘,酣战刚刚开始,当弃则弃,当变则变,有“破”才有“立”,千万别在中盘走残局。虽然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视线错觉,但一个山头一片风景,没有错觉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丰富。生命是付费既定的“自助餐”,菜品是能多尝一道是一道,即便山头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能看到另一种风景,终究也是收获。 

年已过五的我,这几年爬了很多山,确实是每一座山头都有不同的风景、都收获不一样的感受。虽然我们不能爬遍所有山,但总之是多爬一座是一座,因为见多才能识广,识广才能心宽,心宽才能容万事万物。人到中年是多事之秋,心宽了才能从容面对、顺利走过;人到中年是人生第二春,心宽了才能好好把握、朝气焕发;人到中年是再一次出发,而且这次多半是为自己而行,所以珍惜这个时段,好好为自己活一回才是王道。

加油!所有人到中年、棋到中盘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