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发表于2021年4月12日《秦皇岛晚报》 图 来自网络 回忆父亲昨晚梦见父亲了,醒来才恍然,原来又是清明时节。时间过得好快,转眼父亲离开我们已近五年,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我几乎天天想起父亲,却只在清明、忌日和我生日这样的重要日子才会梦见父亲。 我七岁时母亲因病去世,自此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用他人生最黄金的十年独自陪我长大。为了生计,父亲需要不断地外出工作,我则被辗转寄养在亲朋家中,和父亲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只有每年春节,父亲赶回老家过年,我们父女才回到属于我们的那几间土坯房,自起炉灶,过几天真正家的日子。那时候我还小,父亲一个大男人又不精通生火做饭,每每火炉灭了,我们父女都要费半天的劲儿,又找柴、又弄煤,直搞的满屋是烟,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 有时越急越不得要领,怎么也生不着炉子,越想越难过,越想越伤心,父女俩就泪眼以对,在浓烟中默坐良久。碰巧有人来串门,还要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人家问起红肿的眼睛,只好说烟熏的。那种痛苦难以言状,是痛彻心扉的无助和绝望,以至于多年后的我依旧怕烧柴的那种烟,一点点都能让我泪流满面。 那年代经济不发达,父亲辛苦做工收入也很有限,但父亲为了我能有个好前途,更为了我健康快乐成长,很舍得花本钱,不仅在生活上力争让我过得好一些,还攒钱在假期带我游览了好多地方。我是村里孩子中第一个坐过火车、轮船的,也是他们中第一个见过黄河、泰山的,当时伙伴们都很崇拜我,觉得我是他们中最见多识广的人。的确,那时候的农村,能带孩子出去旅游的人几乎没有,父亲因此不被人理解,甚至被说成不务正业,但我却在愉快的旅途中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奔驰的列车上,在美丽的风景地,父亲寓教于游,传授我很多史地知识,给我讲古今中外、仁人志士,这不仅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爱好,也激发了我对学习的兴趣,使我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开始我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文也多次入选省、地级《作文选》,高考时又顺利考取理想的学校,为我以后顺利工作和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常说母女连心,其实父女之间又何尝不是。记得上初二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当时家乡正有一种叫大脑炎的传染病流行,大伯怕我也染上了,连夜送我住进了医院。经检查我只是重感冒,当时父亲远在东北,通讯很不方便,大伯怕父亲着急,就没有通知他。谁知父亲仿佛有心理感应似的,那几天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急急火火赶了两千多里路回来,日夜陪护在我身边,直到我完全康复、重返校园。 我对父亲也一样感应灵敏。有一次我连续几天从恶梦中惊醒,心慌慌的总感觉父亲有什么事发生,连写了两封信,又求老师帮忙到镇上发了电报。后来终于盼到父亲亲笔写的回信,才知道做施工员的父亲从正建着的四楼上掉下来,被地上的钢筋穿破头部,创口深两厘米、长四厘米,缝了五、六针,险些危及生命。为了减少彼此的牵肠挂肚,我和父亲约定每月月初和月中通两次信,偶有事情耽搁,就拍电报保平安。之我的名字就是那时改的,为了拍电报省事、省钱,把原来的双字名改成了现在的单字名。 后来父亲落实政策,解决了城市户口,又在美丽的海滨小城安家立业,我毕业后也分到了父亲身边,有了自己的小家和聪明可爱的孩子,我们才苦尽甘来,真正过上了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日子。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越长,我越体会到父亲前半辈子的艰辛,也愈加觉得父亲的无私和伟大。再后来,时光让父亲头上有了丝丝白发,岁月也让我慢慢成长成熟,我有能力和精力更多地孝敬父亲了,就想尽最大努力让父亲安享晚年。但父亲却不愿意只享清福,依然把对我们的关怀和惦记体现在点点滴滴。 父亲看我工作忙碌,几乎承包了儿子小时候的接送任务;父亲怕我来回跑辛苦,总是过两天就大老远地跑去看我;有了电话后,每次也是父亲主动打给我,冷了提醒加衣、出门叮嘱安全。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父亲那儿吃完晚饭回家,刚出小区就下起雨来,父亲怕我们挨淋,带着雨具追我们。我们在雨中把车子骑得很快,父亲在后面更是一路紧蹬,直到快到家才追上。父亲看我们平平安安,连家门都没进又冒雨回去了,我撑着伞凝望着父亲渐渐掩没在雨夜中的背影,心久久久久地被温暖和感动包围着。 如今,父亲和我虽然天人永隔,但父亲高大的身躯、慈祥的笑脸已永远定格在心中,让我一生一世忘不掉、抹不去。面向家乡的方向默念:父亲,答应我,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父女,好不好? |
|
来自: 新用户0793279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