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军也搞开荒种粮?本想靠种地自给自足,最终却几乎全被饿死

 思明居士 2021-08-16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菲律宾和东南亚等地节节胜利,当地的英美部队算是连战连败,原本囤积了大量战备物资的仓库也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上。这些战备仓库里除去武器弹药之外,还有大量的罐头、饼干、奶粉、面粉、大米、酒等粮食物资。对于运输能力日常不足,陆海军的运输船只不能统一调遣的日本来说,这些缴获的物资能够缓解他们的后勤压力,让士兵们在那些岛屿上吃饱饭。

日军也搞开荒种粮?本想靠种地自给自足,最终却几乎全被饿死

可是,缴获来的物资总有吃完的那一天,等到这些缴获的物资吃得精光之后,日本陆海军还是得重新给各个岛屿上的日军运送物资。

考虑到日本当时在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上的岛屿上洒满了士兵,哪怕是岛屿只能放五十个人上去,他们也必然要扔五十个士兵上去,所以整个运输补给活动都变得极其困难和繁琐。日军的补给船队必须跑遍各个岛屿不说,而且还经常会遇到美军的潜艇、轰炸机的攻击,搞不好这一船的粮食就都进海里喂了鱼。

事实上,美军采用潜艇、轰炸机对日军运输航线上的船只打击并非是个例或是自发行为,而是一场系统性的封锁。美军计划采取无限制潜艇战,对日军船只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并依托己方控制岛屿起飞轰炸机协助作战,从而达到断绝日本各岛屿驻军补给的目的。

这一招可以说是蛇打七寸,招招打在了日本人的要害上。本来日本人的后勤就十分原始,陆海军之间又有矛盾,相互之间不仅运输计划分开搞,海军有时还不给陆军进行护航。

日军也搞开荒种粮?本想靠种地自给自足,最终却几乎全被饿死

这种不靠谱的海上运输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自然没问题,可是在中途岛战役结束后,日本陆海军运输航线就遭到了威胁,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后期,他们必须被迫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已经开始无力为各地守军提供足够补给了。

驻守新不列颠群岛的日本陆军第8军是最早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在1942年该军指挥官今村均就要求自己的经理部长森田亲三准备开垦土地自给自足,因为他觉得要不了多久拉包尔就会被孤立在这里,必须提前解决粮食问题。(经理部长等同于后勤部长,日军里的后勤军官会被称之为经理军官)

那么,今村均的判断是否正确呢?事实上,今村均的判断非常正确,因为新不列颠岛上的日本人距离被封锁也没有几天了。只不过,今村均提出的自给自足倒也不是个稀罕事情,日本陆军的后勤不同于日本海军,在日本全面侵华并陷入战争泥潭后,日本陆军就开始采取“现地自活”的策略。

虽然很多人认为日军是通过扫荡这一行为劫掠物资,但实际上日本陆军也会采取开荒种地、养殖牲口等方式补充粮食。从1938年开始,日本陆军的配给里就包括农作物种子,比如说旱稻、牛蒡、萝卜、白菜、胡萝卜、茄子等。

日军也搞开荒种粮?本想靠种地自给自足,最终却几乎全被饿死

究其原因,是因为日军自甲午战争开始就没有做过长期战争的考虑,军队对于后勤的认识度严重不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日军在中国战场所进行的“现地自活”策略也没有取得多大作用,这是因为日军本身并不善于农耕,对于各地环境、农作种植等都缺乏认识。

在中国战场这种大陆环境下,日军尚且不能以农耕的方式自给自足,那么在土壤和气候更为极端的太平洋岛屿上就更是如此了。

农业本身是一门大学问,它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壤肥力来决定种植什么作物,而日军在开始农耕时则并没有很好地考虑这一点。虽然他们给各地驻军配发了很多的种子,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这导致绝产等情况频繁发生。

比如说在土地贫瘠的帝汶岛,日军的“现地自活”策略从一开始就宣告失败了,种下去的种子不是绝产就是歉收,根本不能收获足够多的农作物来满足驻军的需求。在1944年帝汶岛的海上航线被全面封锁后,当地日军就陷入了饥荒之中。

日军也搞开荒种粮?本想靠种地自给自足,最终却几乎全被饿死

而一些处于交战地带的日军情况则更为悲惨,比如说新几内亚作战的日军就是如此。长期以来,当地日军都急于攻克美澳联军在当地组成的防线,可是这种努力并没有达成预期的目的。

以在新几内亚作战的日本陆军第41步兵联队为例,他们在抵达莫尔兹比港外围并最终撤退时已经是粮食耗尽。该联队最终止步于莫尔兹比港外围,并按照命令撤退回布纳时,能获得的补给仅仅是一片饼干和一个罐头,并要分散突围到库姆西河口。最终该联队能活着离开新几内亚的人,不足编制上的五分之一。

在整个日军作战序列里,能够完成“现地自活”这一策略的部队实在是少之又少,有较好成功案例的只有在1942年末就进行筹划的日本第8军。今村均确实是个能人,他早早地就要求日本国内送来220名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他们进行生产,并对当地的土壤肥力和自然气候做出了调查,这才能够在1944年被彻底封锁孤立后,能够解决超过十万以上日军的粮食问题。

可饶是如此,早期也经历过歉收等问题,幸亏是在补给没有完全断绝的1943年才遇到这些困难,否则今村均的开荒种地计划将可能会失败。

日军也搞开荒种粮?本想靠种地自给自足,最终却几乎全被饿死

那么,失败的案例是如何的呢?很简单,粮食不是一天就能从地里长出来的,即便有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可是在粮食生长出来之前,日军还必须面临极端的缺粮问题。

而日本国内派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本身也要吃饭,他们的存在也加剧了粮食消耗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日军在开荒问题上存在有巨大的认识错误,他们往往将一些小规模部队成建制的改编为开荒部队,并将其送往南太平洋各岛屿进行开荒种粮的任务。

可是这些人本身人数众多早期补给消耗巨大,当地部队本就节衣缩食,现在又多了他们来分吃粮食?等于说粮食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还被加剧了。

换句话说,日军在设想中的“现地自活”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有巨大问题,并且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就实际情况而言,日军的“现地自活”策略是一个巨大的笑话,尤其是那些濒临前线的岛屿上,一面要应对美军的攻势,一面还要安心种地?这对于日军而言恐怕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因此,大批的日军没能等到农作物从土地里长出来,多半就已经在饥饿中痛苦地死去了。

参考文献:《恶魔的饱食》《今村均大将回忆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