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20 小雪:雾窗寒对瑶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风行阁影像 2021-08-17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6-03-07 15:04

二十四节气

  记者徐丽通讯员汪筱联

  每年11月22日或23日,当太阳黄经达到240度时,便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节气。《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记载着:“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所薄,故凝而为雪。”此时天气逐渐变冷,雨水遇寒气,将霰为飞扬弥漫的雪花。白居易在《秦中吟十首》中诗曰:“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霏霏绥绥的雪花令天地间一片孤清景象,顷刻就安静下来。而一夜过后,地上寒气未凝,雪花海味落地便在空中化去,故而古人又言:“小者,未盛之辞。”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三候闭塞而成冬。在古人的认知中,夏季彩虹出现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泰,而到了小雪节气之时,阴气旺盛阳气隐伏,天地万物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不交,所以叫做“虹藏不见”“天气上升”。而气候的日渐转冷也令万物逐渐蛰伏,故曰“闭塞而成冬”。

  北方民谚里说“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在他们的经验中,小雪、大学节气如若碰上下雪,必然预兆着明年的丰收。但生活在南方,一年中难得见到几次下雪,因而“小雪”这个节气对衢州而言,似乎更是一个提醒着农事与祭祀的日子——在过去,小雪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腌腊肉、晒雪菜,在江山的一些农村中,至今还延续着小雪前后吃麻糍的传统习俗。

  衢州民间自古流传着“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剩下的肉类一时难以存储,往往会配以一定比例的食盐及花椒、八角、桂皮等香料,腌入缸中。此外,还要把地里的雪里蕻铲出来,洗净晾干,到了小雪这一天,再一棵棵收进大缸中,铺一层菜码一层盐,最后还要盖上一颗大石头,压得实实的。《真州竹枝词引》上记载:“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寒菜”在衢州话里又叫“雪菜”,等到这些东西腌熟,也就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当做年货,慢慢地便也成了风俗。 此外,小雪前后,江山还有一个重要传统节日——麻糍节。麻糍节又称老佛节,起源于当地人民秋收后庆丰收祭拜天地神灵的仪式,已经沿袭了数百年。麻糍是江山的传统民间小吃,由于麻糍与当地方言“无事”同音,有平安无事之意。按照传统仪式,在麻糍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麻糍、摆酒席,准备祭祀用品,扛着神像游街。在江山人看来,麻糍节类似于过年过中秋节,但比过年过中秋还热闹。过年只有自家亲人回家吃年夜饭,麻糍节可以广邀朋友,而且谁家的客人越多,就越表示谁家兴旺发达。小雪节气,也正是因为这些热闹而又充满烟火气息的民俗,浸染出一丝富有诗意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