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大叔因在图书馆留言而获得工作一事?

 思维观察员 2021-08-17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表上的这则留言被PO上了网—— 

作为东家东莞图书馆做了回复: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随着图书馆群、读者群的热议,留言图片传了出来,于是就收割了一波波敬意和感动。东莞图书馆一图书管理员说到——

敬意与感动之余,大家也积极地行动l了起来,寻找这位留言大叔,并尝试着给其推荐工作机会,解决大叔因失业而不得不面临离开东莞、不能再在东莞图书馆读书的困局。大家希望他能有新工作、能留下来,工作之余继续在这里自由的阅读、获取知识、寻找慰藉、寄托灵魂。

我们的网友在这个时候也不白给,经过一些职介中心的介绍,留言大叔在6月26日通过面试,获得了一份物业绿化养护工作,包食宿,五险一金也不缺。这下解决了工作问题,大叔真就留下来了。随即大叔再次走进东莞图书馆,重新办回读者证。

*本来这里要插张“大叔手举新办的读者证”的照片,但是呢…出于尊重大叔只想简简单单读书不希望被关注的意愿,就不放了。

这无疑是个温暖的故事,动容之余我们也来看看:大家为什么为对大叔的留言这样关注并觉得感动、留言大叔遇到了什么问题最终又如何解决的这两部分,推演一下针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怎样不同的反应,反应背后又有怎样的逻辑表现。

-01-

为啥我们会对这位留言大叔感兴趣并且被感动?

越是反常的事物越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对农民工三个字的第一反应就是:文化程度比较低,靠既脏又累的体力劳动为生、工作辛苦且收入低,为了省钱吃的住的能将就就将就……突然得知,一个农民工大叔时常衣着整洁的进入图书馆读书,读《春秋》、读《资治通鉴》、读很多《二十四史》及野史等,还自己研究了岳飞的生平和诗词……他做这些还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坚持了有十几年的习惯。这十几年,只要不上班就来图书馆读书。

之前的认知观念对农民工这个群体有个画像,现在的这个客观实例确是这个群体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画像,前后之间的不同差异,赋予了这个故事吸引大众注意力的能力。

看到这样的差异,不少网友表示被感动了。而被感动的实质则是大家把自己带入其中与大叔进行了比较,生出了一种油然的佩服与敬意。这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其一,关于读书时间的对比。

农民工大叔靠气力赚钱,工作条件差也累,但是工作之余可以抽出时间来看书,这样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反观我们自己,在办公室吹着空调上着班,一旦下班,总觉得累的一批,恨不得找个地儿瘫下来…然后这样一直瘫下去,告诉自己:不就得这样休息恢复精力嘛~好不容易逮到周末了,先闷头大睡补觉……啥?看书?…我知道,就是没时间…

  • 其二,关于到图书馆的目的对比。

留言大叔是在工作之余来图书馆真读书的,因为喜欢,一本本拿、一页页的看、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刨根问底的思索个所以然。反观我们自己,虽说看书,把书码起来放在显眼的地方为先,即便偶尔去图书馆,证明“我来看书了”替代了“看书”成了目的,心里默念:我也是看书上进的人呢,赶紧拍个照片发个圈纪念一下…当然位置标签“XX读书馆”一定得显出来。

其三,关于留言文采对比。

留言大叔留言写道:“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观点表达准确有力。“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记…”短短数语美好记忆与不舍之情跃然纸上。反观我们自己,一本正经的人写“同上”,中二一点的人落笔“俺也一样!

-02-

留言大叔遇到的什么问题,最终又是怎么解决的?

从留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叔遇到的问题: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留言落款:湖北农民工xxx,由此两处信息(前者作为大前提、后者为小前提),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推导结论)得知:留言大叔现在失业了。面对这一问题,在逻辑层面讲,留言大叔可以有两个方法来应对:要么开源-再找工作,要么节流-回乡。在留言中大叔提到了自己的选择为后者:选择了回乡。

如果没有不舍情绪的表达,也没有外界的参与,留言大叔很可能收拾完自己的铺盖就回老家了。然而,看到留言大叔回顾自己在这里的务工生活和图书馆的读书经历,那种深深地不舍铺满了留言本,可见他选择做出“回乡”做这个决定并非心甘情愿,而是不得已——没有资源和渠道来开源-找新工作

这里有一个清晰地认知:生存是最大的主题,其次才有别的。在这座城市务工生活、在图书馆读书固然好,但它必须建立在生活有保障的基础之上,毕竟仓廪粮而思礼节嘛~如果基础生活没有保障,人的躯体是难以支撑精神生活的。所以,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生活保障。应对港式中能选择的或者靠自己,只能回乡找新工作固然是内心期望,但苦于自己资源、渠道等受限,则感到无能为力。

当留言内容——包含了留言大叔遇到的问题以及无奈,也被网友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既然大叔的阅读习惯是值得大家倾佩的,也是触动大家的。大家所生活的这个环境也在鼓励热爱阅读、善于探索、乐于思考的人存在,大叔就是一个可以激励大家的榜样。大家从情感上不愿意他离开这座城市,于是动员起来呼吁各用人单位看是否有哪些适合的工作岗位有招人,做一个工作机会的引荐,或许就可以帮助大叔找着新工作,有了新工作大叔就不用迫不得已的回乡了。

从结果来看,这个故事是暖心的。在大家的努力下,就大叔遇到的核心问题——找新工作进行的解决,大叔现在就可以继续在这座城市工作、在这座图书馆读书学习。在有了基本生活保障了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探索、精神的享受时,也就愈发觉得醇香。

-03-

以上,就是针对大叔因在图书馆留言而获得工作这一事件的一些观察,观察的核心目的在于尝试多一些维度看待同一件事情,看看不同维度是如何对同一件事情的信息进行各自的加工处理的,最终各自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看法。

尽可能地训练透过事物的表象来认识事物内在逻辑的思考习惯,是提升思维及认知能力的必要途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