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逻辑入门001] 不怕“抽象”是学习逻辑的起点

 思维观察员 2021-08-17

本篇文字是《最最最~最简逻辑知识》系列的第001篇内容,开局一篇我们先来清除一个学习障碍——认为逻辑是抽象的,抽象的东西往往太难,学了也不懂。

-01- 

“逻辑”的高光时刻

生活中有没有听过这样的吐槽:这个人讲话没逻辑,说了半天都不知道他在讲啥或者遇到一些厉害人惊叹:这个人太牛了,分析问题一套又一套的;或者找工作看招聘要求里总写着:逻辑清晰、严谨……

再上网看看,在某度里一输入“逻辑”,跳出来第一个广告罗振玉的罗辑思维。《三体》中的主角面壁者、执剑人、守墓人取名罗辑。两者都以姓氏“罗”替代“逻”,前者凸显逻辑思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价值,后者凸显逻辑在人类未来(科幻)史中的重要位置。还有那所面向未来的创新大学——混沌大学,研究人类商业行为的底层逻辑、普及思维模式。还有到处可见的少儿逻辑思维训练营、思维导图课程、数学逻辑训练……

这些硬生生地要把“逻辑”拽到桌面上,恨不得喊声:逻辑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最高级我们以后的篇章再详述,此处先假定一个共识:逻辑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是有重要价值的。只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对逻辑的教育很少提及,大部分人对逻辑技能的掌握也仅仅靠思维惯性,逻辑思维强的人就会越来越强,反之亦然。

-02-

学习逻辑知识和技能的思想障碍

既然逻辑知识和能力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之前学校教育没能特意训练我们,但不妨碍我们自己再去学习呀~毕竟现在通过网络资源、专业书籍、研究材料等途径想学习一门知识和掌握一项技能是很方便的。

事实呢?我们很多人听到“逻辑”往往望而却步——“知道逻辑是个好东西……但是让我学习它嘛……就算了吧”,再一问原因,说到“那么难的东西咋学得会”、“逻辑就是抽象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听起来就抽象,学了也学不会……

当然了,这里既然要认真说说逻辑知识和技能,那么应该承认它的确是一门抽象的学问。然而“抽象”的东西就真那么可怕吗?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决定实施对策时,主张从实际出发,毫无疑问这些全都是完全正确的废话。对学习逻辑的第一反应就觉得它抽象觉得它学不会,仿佛“抽象”是个坏字眼,如同洪水猛兽。

本着实事求是的理念,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其原因也简单,无非是大家对“抽象”一词不怎么了解,于是自己吓唬起了自己,但试着往前面踏出第一步,一切都就好了。

这种情况好比,一个人第一次出远门去陌生的地方找一个只有名字的陌生人时的惴惴不安,但当他真的踏出了第一步,便会发现出行的交通、遇到的路人、下榻的酒店、以及见到的那位陌生人,都有明显地以往生活中的印迹,自然而熟悉。

-03- 

抽象能力在生活中时常被用到

抽象的能力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换句话说,没有抽象能力就不适合人族,回去吧,回到最初的地方~文字就是被抽象了的符号,你能阅读,那咱们就是一伙儿的。

不管我们大家对“抽象”有啥看法,如害怕、担忧、讨厌、喜欢……实际上,即便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在不自知地运用着抽象这一能力。

比如“我们球队共有20个人”,这样一句话,大家谁也听得懂、谁也会说。你说它具体,确实也是特别指“我们球队的人数”,但就是在这句话中,包含着抽象…对,你没理解错,它的含义就是抽象的…可以想象,一个球队中的20个人,他们一定是各有各的年龄、身高/体重、外貌特征、声调、个性、脾气……的,而当我们说“20个人”时,却把这20个人在年龄、身高/体重、外貌特征……方面的具体差别给撇开了,只抽出一个共同点——“人”来。

而世界上是不是存在着没有具体年龄、身高/体重、外貌特征、声调、个性、脾气……的“人”呢?这不睁眼瞎嘛~显然是不存在的。由此可知,“人”这个概念,对于一个个具体的人来说,就是抽象的。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尽管它抽象,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是在无数次地有运用它吗?同样的,比如“同学”、“同事”、“朋友”等等词(集合名词)的使用,也都是抽象能力应用的表现。

再举一个例子。就小朋友都知道的“1+1=2”这么一个算式,你说它是不是很具体?具体。你说它有没有包含抽象?包含!1个苹果+1个苹果=2个苹果;1本书+1本书=2本书;1个手机+1个手机=2个手机;1只小鸡+1只小鸡=1只蛋……那么有个问题是:世界上是不是存在着不结合具体内容的纯粹数量1和2呢???若仅仅剩下单独地阿拉伯数字符号,它存在的意义也就没了(这个就比较哲学了,此时不做讨论)。如此,即使是“1+1=2”这么简单的算式,因为它把本来与数量关联着的具体内容(苹果、书、手机等)给撇开了,而只表示出纯粹地数量关系,这就是抽象能力的一种体现。

这个算术的抽象程度比“人”复杂一些,也因此它所适应的范围就更广,只要是出现了具体内容之间的计数,对应的算术公式就能拿着去套用,而且呀……一套一个准!虽然我们没有专门系统的学习过逻辑中的抽象,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起来也是很溜的。

-04- 

抽象不可怕了,对逻辑的学习就顺畅了

再回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每个具体的人可以被抽象为一组数据——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存款、收入、住房面的、学历……所谓的数字画像;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信息(除了心智)抽象成“0”和“1”的不同组合,写入计算机中使用;我们把一切社会生活中的决策依据和过程抽象成了认知模式,于是具体人对具体事件的处理过程就可以看作是其认知模式的应用。

从以上所涉及的一些例子中不难看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同抽象的东西打交道——词语、算术、人、计数机、认知等等,只是我们有时意识得到、有时候意识不到,但总归“抽象”于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既然是熟悉的,那么“可怕”从何而起呢?

乐观一些除了案例提到了计算机的抽象“0”和“1”、以及人类认知模式的抽象两个比较难一点,其他的大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得到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刻意地整理和训练而已,如果再经过一些系统整理和训练,那么以后使用起来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至于抽象程度较高的事物,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我们既然作为人而存在,具有得天独厚地抽象能力,而且还能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发展和提高这种能力,那么,仅仅因为逻辑知识和能力太过“抽象”而产生的“不敢学它”的顾虑,就有点……

如此,先打消了我们对逻辑学习认知层面的障碍,接下来的知识了解和能力训练就会容易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