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个年代不“看脸”?

 谨言策行 2021-08-17

三国
是个“看脸的年代
  文/  谨方
前不久,闻知我的一位朋友在其工作的国企,竞聘高管某一岗位时受挫。究其原因,形象不佳,性格乖张。相处多年,我深知此人,名校毕业、学有专长、绝顶聪明,分析人事,旁人只看清三分,她则能一眼看透底。欣逢盛世,却怀才不遇。在我为她鸣不平的同时,也慨叹这个“看脸”的年代,该耽误了多少人的青春?
前不久,又品三国,惊觉,“看脸”自古有之,非今人,三国尤甚,这里列举一二。
在三国群雄逐鹿的乱世,民间流传着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一句话,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龙,即指南阳诸葛孔明。凤雏,就是庞统,庞士元。

1


庞统 有多大才能?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有匡济之才,谋略可与管仲、乐毅相比。可是这位大才子天生的丑陋、邋遢。当东吴的都督鲁肃将其举荐给孙权时,孙权的眼前站着这样一个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散漫、样子古怪。看惯了周瑜、太史慈、陆逊这样的年轻才俊,孙权当时就“心中不喜”。接着,孙权问庞统,平身所学,有啥专长?庞统的回答是,不拘泥于某一专长,随机应变而已。又问,你的所学与周公瑾如何?答曰:与周公瑾大不相同。庞统的这句话,击中了孙权的暗伤。要知道周瑜在孙权心目中是“英雄第一等人物”,适逢周瑜刚刚病逝,孙权对知己的思念痛彻骨髓,听庞统这盘言语,孙权愈加反感,不假思索地将庞统拒于门下。

庞统不死心,认为孙权有眼不识泰山高,立即去刘备处毛遂自荐,他见到刘备时,长揖不拜。他单方面认为,刘备以仁义治天下,思贤若渴,不会在长相上计较。可他错了。刘备观其相貌丑陋,且傲气十足,心中不悦。但刘备毕竟是宽容之人,勉强委以其“耒阳县令”的小官。


虽然,庞统最终在刘备处立足,委以副军师大任,但也全凭诸葛亮、鲁肃力举,才成就其“义取西蜀,与孔明共赞方略”的大业。


无独有偶,三国时期,还有一位人物也是被其外表所耽搁的,这就是益州牧手下的文官张松。据文本交代,此人确实长得寒碜:额䦆头尖、鼻堰齿露,身短不足五尺,言语有若铜钟。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张松却非凡人,他天资聪颖,《孟德新书》只需朗诵一遍就过目不忘。他洞悉世事,明察秋毫,他早就看透了自家主子刘璋的暗弱本质。


2

张松作为益州史臣,来许都拜见曹操时,内藏自画的“西川地理图本”,他想借此次见面,助曹操收复西川,一统天下。
令人遗憾的是,双方见面却十分尴尬,当张松立于曹操面前时,曹操见其人物猥琐,便有五分不悦。这里足见曹操较之于孙权、刘备更看重人的“脸面”。当时曹操碍于其使臣的身份,不好发作。当曹操校场点兵时,让张松观其雄兵猎猎,其实曹操此时的用意是想通过展其威震四海的雄风,让张松说服刘璋归顺。
且看,曹操雄兵堪称威武之师:盔甲鲜明,衣袍灿烂;金鼓震天,戈毛耀目,人马腾空。此威武场面,张松非但没有惊叹和溢美之词,反而斜目而视。张松的态度让曹操十二分的不满。
曹操说,你可知道,我大军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此刻,张松这个不识相的种,“好话”就像连珠炮一样倒出来了:丞相可知,赤壁逢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能说是无敌于天下吗?
可想张松的下场,若不是杨修、荀彧劝谏,张松早成为曹操刀下之鬼。曹操虽免其死,却让兵士一阵乱棒打出。
不论庞统还是张松,之所以不招人待见,除了外表猥琐,还有其傲才视物,不识时务。
一个人的仪表气质有多重要,一个人的性格气度到底能给他的事业加分多少?再看三国时期一个最重要的人物,这就是诸葛孔明。

3

       

诸葛亮才学不容多说,此人上通天文、下识地利,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明兵势,是奇人也。也正因为如此,刘备才三顾茅庐、请其出山。刘备两次未果,在第三次请诸葛亮时,有这样一个场景,诸葛亮午睡刚醒,知刘备来访,不是蓬头垢面相见,而是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这个细节,足可以看出,诸葛孔明对这次相见看得很重要,他对自己的仪表很在意,他想把一个仪表堂堂、年轻潇洒、才貌两全的自己展现给刘皇叔。


实确实如此,诸葛亮一出场,就让刘备两眼放光,只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纶巾、身披鹤敞,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样的形象,让刘备身体的每条血管都膨胀,每根神经都亢奋,每个细胞都欢畅。此刻,刘备不再说自己是汉室宗亲,大汉玄孙,他矮到了尘埃里去。只见刘备立刻下拜说: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在随后的交谈中,诸葛亮拿捏的很到位,既不贬低对方,也不夸大自己,他不卑不亢,坦诚相见,向刘备分析天下之势。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让刘备心悦诚服,顿首拜谢。


4

故事讲到这里,我只是想陈述一个道理,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当需在三个方面修炼:仪表、才学、个性。容貌是爹娘给的,美或丑、高或拙,由不得自己做主,但保持外在的整洁、得体、阳光,该是我们能做到的;才学是人依赖的拐杖,需扬长避短、执着一念、不断精进;至于个性,是人一生需要修炼的,包括友善包容、阳光向上、谦卑圆润、合作分享。良好的修养和个性,在人的成长中站着极高的比例,三分天下,有其一(二)。个性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脸”。
行文自此,我将以上文字发给我的那位职场失意的朋友,想让她明白,不埋怨、不抱怨,从古至今,哪朝哪代不“看脸”呢?修炼自身,方能出彩人生! 


下面这个二维码 你可以长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