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生活才能创造出“真教育”

 谨言策行 2021-08-17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陶先生认为教育必须含于生活中。生活是实践,是参与,生活处处皆学问。中国的真教育总是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的“真生活”这个根的。真生活是有情的,而人性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情。真生活与真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真生活是真教育的灵魂,犹如麻酱是火锅的灵魂一般,而这个灵魂又由父母的真爱、传统的孝悌文化、真挚的友情等组合于一体,只有存活于这些真生活中的真教育才会育出具有人的味道的人。

真夫妻是真教育存活的氧气。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是固化于内心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古文化唯一活到今天的幸存者,关键在于其极为重视“家和”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真教育的主体是真孩子,在真生活中成长的个体眼睛应是亮晶晶的,他们有着真正的中国灵魂,以真我去主动发现并探究世界,以真情服务于世界。真孩子最初的启蒙教育就是父母,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讲过,在一个家庭中要让孩子明白爸爸最爱的是妈妈,妈妈最爱的是爸爸,其次是孩子自己。真夫妻养育的孩子一定是有灵魂的、有温度的,这种真存在于无声的细节之中,而不是喧闹的奢华中。



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徐志摩去沈从文家做客,沈从文的爱人看到其衣服破洞并缝制,当时陆小曼每月至少花五六百大洋,她喜爱买漂亮衣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沈从文的爱人说从这件事明白徐志摩生活的该是苦痛的,他们的生活无真可言,家中缺少了细微的温暖,倘若当时有孩子出生,可能遗传小曼的美貌、志摩的博学,但唯独是不能在真生活中成长,也就成就不了真教育之下的真孩子。

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生命课程,务必要求真。真夫妻不是相敬如宾,而是体现在一针一线的互敬互爱之中的,唯有如此真教育才可在真生活中快乐生成,我们才可以看到世界的美好。真夫妻可创设有话可说的其乐融融生活,杨绛与钱钟书应是真夫妻的代表。他们一见如故侃侃而谈,这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他们仨在一起总是有无穷的趣味,平淡的生活充满了温情,真夫妻不仅让夫妻双方被真教育滋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是既有灵魂的香气又有烟火气息的真孩子。真夫妻诠释了中华民族家文化的全部真谛,使得真生活与真教育和谐共生。



真孝悌是真教育扎根的土壤。真教育还应有真胸怀,自私的孩子是脱离真教育这一轨道的。孝悌文化的生活化恰到好处的避免了这一现象的蔓延。真教育的主体是人,孔子认为“孝悌”是人的基础,可以培养人性的光辉,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孩子与父母悦色畅谈、与兄妹相处中有责任有担当,互相包容谦让,这大抵是真教育的果实。孝悌是中华民族的魂,生活中的真孝悌之于真教育犹如树木与泉水。

独身子女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若没有真孝悌,优越感就被孤立了。药家鑫是一个学艺术的孩子,他从小学习弹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符合了所有中国家长的标准,但在药家鑫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很难捕捉到家庭中唠叨倾听的真生活。药家鑫除了学习就是弹琴,他不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一个不能把孝悌生活化的孩子是可怜的,是不快乐的。正如药家鑫自己所说:“从小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觉得别人都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这样的教育是孤独的,我们一再强调教育的个体是人,不是弹琴的机器,孩子生活在感恩包容的孝悌中才能成为人,孝悌不是简单的背诵“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父母呼、应勿缓”等等诗句,也不是冷冰冰的捧回各种考级证书。真教育是要感受孝悌的内涵,与长辈的交流中明事理、懂人伦,与兄弟的相处中收获爱与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