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阡陌文苑】散文原创《 吃秋》|张升平

 新用户3521ffzh 2021-08-17

 

E

F

别人已拥有

一片竹林

你只是

胸有成竹

O

T

R

F

吃     秋

文|张升平

       记得有一位当代诗人曾说过,春天是浅的,夏天是浓的,冬天是苦的,而秋天无疑是甜的。尽管我不喜欢这位诗人的那些所谓“前卫”的诗作,但是他对四季的描述,尤其是对秋所下的结论,我却有同感。

       秋天,山坡上、田野里、农户的庭院中,到处都是可以让口鼻享受的馨香。
       小时候,就盼望过秋天。那种对秋的期待,甚至超过了盼望春节。秋天,有太多可以嚼食的东西。我们村东有一座小山,山小,小到没有任何地图愿意标注它的名字,但是它的出身并不低,据地方地理志记载,它是逶迤连绵的沂蒙山余脉,只是因为它走的实在太远,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山顶岩石裸露,只有生命力极其坚强的小草勉强立足,到了山腰生命渐渐多了起来,不但有草,还增添了灌木和低树。那里面就有我们这些少年喜欢的东西:枣子、土桃子、桑葚子、山楂等。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是关于诉说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危害的,文章很长,我当然不能全部记住其中的内容,但是其中有句话,我觉得说的有道理,那就是,凡是改变了传统色彩、形状、生长期的食品,都有转基因食品的嫌疑。比如香甜的玉米,彩色的棉花,乒乓一样的番茄,不生虫子的豆角,反季节蔬菜,圆圆的大豆等等·,它们颠覆了数千万年的生长方式,以科学的名义走上了人们的餐桌,以悄无声息地方式荼毒着生灵。它们哪里能比得上我少年时期吃的那些核大皮厚味道却酸甜醇厚的山楂、枣子,外表土的掉渣的土桃子、桑葚子?


         秋收季节,是忙碌的,连老人和孩子也不例外。中秋过后,地里的庄稼就开始渐次成熟,大人们每天天不亮就开始下地了,走的时候,没有忘记安排好我们的“工作”。那时秋收,都是传统的手工操作。在繁忙的手割、车运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遗漏,我们的任务就是把那些漏网之豆拾起来,当然,也不会交给生产队,而是把它背回家里。一个秋收季节,我们都能为家里创收不少。山芋收的最晚,往往要到霜降之后才能往家收,大豆是长在地上的东西都有遗漏,藏在地下的山芋就更容易隐藏了。那些藏在地表下的山芋,如果不把它刨出来,一个冬天就会坏在地里。我们这些没正经事做的孩子们,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收容队长”的责任来。我们这把收拾那些遗漏在地里的山芋叫做“捞山芋”,现在想想,把地里的那些不听话的货们给找出来,真的有点水里捞针的味道,捞山芋,这叫法倒也十分贴切。
       说实话,我最喜欢“捞山芋”。你想,经过一段努力后,突然刨出一个大家伙,总是让人振奋,有收获,就不感到劳累,收获越大,幸福感就越强。
      如果秋天仅仅只是拾黄豆、捞山芋之类,哪怕有再大的收获,我们的幸福感也不会太大。我们之所以对秋天情有独钟,最主要的还在于它喷香的味道。
       有一天,我和同事们聊天,说到吃这个话题,我就问他们,大豆、花生、山芋,基本有三种吃法:煮、炒、烤,哪一种吃法最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烧了吃!烧毛豆,烧山芋,我小时候没少吃过。
       烤毛豆、烧山芋、有时也燎玉米。毛豆、玉米,最好是鲜嫩的,太过成熟就索然无味了;山芋恰恰相反,越是成熟的,烤好了,味道越鲜美。另外,烧烤豆子、玉米相对也简单,只要生一堆火,手把着几株大豆,在火上来来回回翻烤,等到有一股清香传入口鼻,那就算烤成功了。玉米则要用一根细木棍,从玉米的中间穿入,然后手执木棍的另一端,烤法和烤黄豆一样。等到你听到噼噼剥剥的声音,那玉米也就可以食用了。


       最麻烦的就是烤山芋。
       烤山芋前,要先选择山芋,要选那些颀长瘦削的。然后就是选择一个有利的地形,最好是沟边,挖一条长方形的“坑道”,坑道的宽要略小于刚才所选山芋的长度,这样,山芋就可以安全地放在坑道的两岸上。等到这一切都准备好了,那被安排去拾柴的伙伴早已把火点着了。一场烤山芋大餐正式开始操刀。烤山芋,要注意火候,时间长了,山芋就被考成的木炭;时间短了,火候不到,山芋就会被烤的夹生。伙伴里有个叫大成的,是烤山芋的“专家”,他的烘烤技术是我们中最高的。历史也会开玩笑,大成十八岁那年,应征入伍,后来在部队一呆就是十五年,退伍后,找个工作也不理想,一生气辞职了,带着老婆孩子进了城,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烤山芋个体户。据说,大成的生意做的特好。
 

作者简介

       张升平,安徽省宿州市人,安徽省作协会员,宿州埇桥区散文家协会副主席。曾在《新华每日电讯》、《新安晚报》、《天津日报》、《郑州日报》、《山西日报》、《中国绿色时报》、《大河健康报》、《长白山日报》、《城市金融报》、《安徽青年报》、《都市晨报》、《西藏晚报》、《新疆经济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三百余篇,近百万字。作品多次获奖,其中诗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在“纪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征文”中获得优秀奖;《我和你有一个约定》在“纪念西藏拉萨晚报创刊五十周年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奖;诗歌《不能忘记》获得唐山市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征文优秀奖;诗歌《劳动是快乐的事情》荣获第七届“银鹰杯”“中国梦。劳动美”全国职工诗歌大赛优秀奖等.


 

欢 迎 关 注 阡 陌 文 苑

关   于 我  们

一、平台共设六个板块

1、《文采翩翩》:原创诗歌

2、《名家读诗》:原创诗歌,名家点评

3、《潮汐小语》:散文、随笔、小小说、中长篇小说等

4、《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生原创作品

5、《名师讲堂》:名师分期用语音授课

6、《名企文化》知名企业文化

二、平台团队

1、顾问:鲁日昌、完适

1、主编:冯巍

2、执行主编:陈蒹葭

3、编委:丹东栗伟、东海乌石子、心老天山、黄药师、榔头、森森姜林

三、朗诵团队

1、朗诵顾问:大鹏

2、朗诵成员:Chinese  red   、静听、车梦溪、清秋

三、投稿方式:

1、投稿者加微信 :fw1370608814

Wxwx531410  可直接投邮箱:641584639@qq.com  

2、投稿者请附200字简介及近照1-3张。来稿必须原创,首发优先,两周内采用。逾期未采用可 自行处理。

四、稿酬

1、根据阅读量和留言条数发放赞赏金额,超过600阅读量,100条留言,赞赏金额按百分之六十归个人。低于600阅读量,赞赏金额按百分之五十归个人。

2、朗诵文章作者、朗诵者、平台分别40%、30%、30%。

3、赞赏金额10元起发放,如果作品质量好,推荐到纸刊发表,并发放相应的稿费。每月16号、26号发放。

原创不易,请多多支持

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长按二维码留言支持作者

…世界这么大 | 能见 | 不容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