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多人从不发火,从不失控,从不表达愤怒,从不攻击别人,这些人有的是修为好,有的却是压抑了自己。这些压抑了自己的人不懂得如何发泄自己糟糕的情绪,没有发泄负面情绪的渠道。他们认为表达愤怒攻击会永久地毁掉亲密关系,会让他们体验到一种无法承受的被抛弃感。他们内心深处畏惧关系的破碎,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好,所以必须压抑自己去维持关系。人的攻击性是生本能,这种攻击性带有强大的能量,如果无法释放和转化这个能量,就会转向自我攻击,会被抑郁吞噬,会毁掉自己。 
当然抑郁的形成有好多种因素,比如遗传,生存环境,个体特质等,抑郁的形成受童年母婴关系,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系模式影响最大。拥有各种欲望和攻击性,是一个人原始生命力的表达,是一个人生命活力的源泉。几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攻击性行为,人的攻击性行为是个体需求遭到挫折的结果,生命成长中实现的越少,攻击性越强,生命成长中实现的越多,攻击性行为的力量越小。 
攻击性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因是恐惧,攻击性行为是缺乏安全感的极度恐惧。父母缺乏安全感,会向孩子施暴,但父母很难觉察自己对孩子的强势控制。父母的情绪失控是在向孩子施暴,是对孩子的一种精神压榨,是一种心理反哺。父母缺乏安全感会向孩子施暴,当孩子的情绪不被允许表达,孩子也会有攻击性。攻击性行为有主动攻击,也有被动攻击,当孩子的主动攻击不被允许,孩子就会选择被动攻击,他的攻击会转向自身。被动攻击性行为也就像冷暴力,孩子冷暴力的表现是拖延,回避,自闭,抑郁,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相比于向外攻击,向内攻击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父母不接纳孩子的攻击性,当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被父母严厉制止,他会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或控制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和控制型人格都不同程度的经历过被抚养人过度的束缚控制,缺少被看见,甚至被情感勒索,被道德绑架。他们在控制和束缚中长大,他们会无名的感到愤怒,受伤,恐惧和无力,他们既没有能力建立起健康的应对机制,又不懂得如何发展健康的关系,在未来的关系中,也会是讨好与被讨好,控制与被控制的模式。 
叛逆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本能,如果没有叛逆人类文明就无法发展进步,冲突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害怕冲突会带给我们压抑,委屈,不利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通过冲突维护了自己的界限,巩固了自我,冲突能让人做真实的自己,真正的和谐可能就来自于尽情的冲突。孩子会叛逆,会和父母有冲突,是想摆脱父母的控制,实现自我的整合,如果一个孩子发展不出内省的能力,不能从被父母控制的模式中跳脱出来,他很难完成自己生命的进化,他很难做真实的自我。  听话是一种很深的绝望,让孩子听话也许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误区。当一个孩子很听话,没有呈现出任何攻击性的时候,说明孩子的生命力被某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给压抑住了。如果父母给孩子的童年写满了压抑和制约,他内在会有深深的自卑和无力感,这会造成他一生的匮乏与卑微,孩子的未来怎么会丰盛和流动呢?当孩子的情绪被允许表达,他才会在抱 持中疗愈自己,从而成为内在人格圆润健全的人。请接纳孩子的攻击性,允许孩子叛逆,伟大总是从冒犯开始。【稻生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