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走得太慢,容易分心

 素面逐云空 2021-08-17

人们都说,走得太快,会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走得太快,要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可我最近的实践发现,都是借口。我们不是走的太快,我们是走得太慢,导致沿途的花花草草都能让我们分心。


//
录音:要点识记
//

很早之前,我会用手机自带的录音功能来进行一些事物的备忘。走在路上听一听,帮助自己把一些容易弄错、不容易记住的东西深深的印刻在脑子里。听东西,是完全不同于看书的一种识记方式。可能在很久之后,你还会记得自己曾经在哪一个路口、哪一个小摊前听到了什么。

经过自己的剪辑,你所需要记住的一定是干货。


//
喜马拉雅:纲要梳理
//

后来,同事给推荐了喜马拉雅的app,说是可以一举两得:一边自我识记,还能一边把录音共享给有需要的人听。甚至做得好了,还能有收入。

于是,我就下载了喜马拉雅,研究怎么去录制,有哪些渠道可以赚钱。过了两天,我计划录制PMP的项目管理知识集锦。于是我开始了整个大纲的梳理,宏观、全面、大而全,还很有逻辑。

看着一天天增长的播放量,心里美滋滋的,时不时的上去看一眼。短短2周就有853的播放量,还有29人的订阅关注。

这个app还能设置定时关闭,晚上打开听一听,很催眠,二三十分钟就睡着了,专治失眠。


//
初心?
//

可是,回过头来看,这个过程真的是在逐步优化,进行效率提升吗?

自我梳理是一种反思,一种提炼。可是,后来的喜马拉雅的录音是什么?好听点是大而全的大纲简要,难听点就是形式主义啊。要的逻辑、深入浅出、总结归纳都有,但是,对自己的价值却完全丧失了。

甚至到最后,自己会花更多的时间在app的其他频道,以及时不时的去看自己录音的播放量。以及一些小游戏,比如装修一间书房等,这些都是产品用来提升用户粘性的手段,也是我们kill自己时间的跑马场。

当然,录制喜马拉雅也会成为一个任务,毕竟一个课程需要录制完成。也会有正面的激励促进,让自己抓紧时间去看书、去学习。

但也有负面的不纯粹。因为中断、杂音等导致的重新录制,甚至有很多自己认知内的东西的重复输出,完全违背了当初备忘的初衷。

总之,走得太慢,容易分心。不要找那么多借口,快点儿小步快跑,聚焦自己的核心需要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