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掉头 调头 断头路|

 年之计在于春天 2021-08-17

“掉头”本义为“掉脑袋”,但还可用于表示人马或车船等回转、反转方向,有时也用“调头”。当“掉头”出现在交通标志牌上赫然入目时,往往会令人诧意甚至不快。人们开车出行都希望一路平安,但远远看到路边牌子上出现“掉头”两个大字,确实会觉得不太吉利。

好在交通标志上使用“掉头”大多都为禁止语:禁止掉头。但有时也使用许可语:允许掉头、掉头车道等,这就真有点吓人了。

因此,有一阵有些地方便弃用“掉头”改用“调头”。可是现在却又一律都使用“掉头”了,这是为什么呢?

“掉”字常用读音为diào,本义为摇动、摆动,如尾大不掉、掉三寸不烂之舌、掉臂而去等。引申指回转、反转,如掉头、掉转、翻过来掉过去等。“掉头”意有二:①掉脑袋、砍头。②回头,回转,转向。作为意②的“掉头”一词,起初大约出现于唐、宋,而盛于明、清。如:“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杜甫)。“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白居易)。明、清以后至近现代的诗文中则更为多见,如周恩来为数不多的诗作中,有一首19岁赴日留学前夕写的《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调”常用读音有两个:tiáo、diào,本义读tiáo,协调、调和。读diào时表意皆为引申,表示转动为其一,如调过脸去、调头等。“调头”意有四:(1)表示车辆等回转、反转方向。(“汽车夫赶快把车子调头,穿过了厂里的煤屑路,就从后门走了”《子夜》茅盾)。(2)表示“调子”。(3)表示“语气”。(“头场首艺,全亏套了这位老年伯的墨卷调头,居然也中乡魁”《官场现形记》清.李伯元)。(4)表示妓女换一个妓院。(“付清仔身价,稍微买点要紧物事,调头过去再说”《海上花列传》清.韩邦庆)。用“调头”表示回转、转向大概出现在晚清,用例则多见于近现代。

综合比较,“掉头”源出很早且较为多见,而“调头”则出现很晚,近现代才开始多用。“掉”常用音只有一个,而“调”常用音有两个,易产生误读。“掉头”意有两个,而“调头”意竟有四个。另外,“掉头”经常用在成语、熟语中,如:掉头不顾、掉头弗顾、掉头鼠窜、掉头就跑等,在这时就不能用“调”代替“掉”。因此,表示车辆等回转、反转方向时使用“掉头”则更为正规、合理。现在的词典一般都主推“掉头”,有时在释义时加“也作调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中规定:“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点以及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桥梁、急弯、陡坡、隧道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得掉头”。法律、法规用词是比较严谨的,因此现在的交通标志牌上都使用“掉头”而不再使用“调头”。以此类推,凡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运用以及宣传、报导时都应该使用“掉头”。当然,在其他非正规要求情况下使用“调头”也不为错。但在使用“调头”时,不能读为“tiáotóu”。

但的确有不少人还是想不通,认为从大众感情考虑,用“调头”比“掉头”好,甚至一度有人提出建议应该修正相关法规,改“掉头”为“调头”。其实有关部门对此还是理解的,现在路旁一般都是使用禁止掉头的标志符号,不再在标志牌上加“禁止掉头”字样了。

无独有偶,其实还有些用于道路的词语乍一听也挺吓人。

譬如,把进出只有一个口与其他路不通的道路称为“死路”“死道儿”,窄一点的则称为“死胡同”。另外,现在经常作为书面语言用在有关文件及新闻报道中的则有“断头路”,专指那些修路未能按计划完成,长期与其他道路不能贯通的路,有时也称为“卡脖路”。只不过这些词语没有像“掉头”那样出现在路旁的牌子上,但细琢磨起来是不是也挺吓人的。如果“掉头”要改的话,这些是不是也得改呢?

李白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是因为古人先靠步行,继而才有了车、马,且道路修建非常艰难。现在是今非昔比、天壤之别,路桥密如蛛网、四通八达,不仅平整宽阔,而且各种设施标志齐全明显,加上导航系统的应用,驾车出行已经是寻常事了。即使古代数月的行程,现在也能朝发夕至。但因为车辆多、车速快,交通事故频发。古人留下的一些词语虽不好听,那就权当是在提醒我们:驾车出行千万不要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注:文中图片选自“百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