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从“六安”读音的纠结谈谈陕西几个地名的读音(四)

 年之计在于春天 2021-08-17
4.西安市蓝田县洩湖镇
“洩(yě)湖”为蓝田县名镇,距县城西北约20里处,西界华胥镇,东邻冯家村,北至骊山南麓,南接孟村镇,辖十里铺、故京等15村,有312国道穿镇而过。

湖河为黄河支流北洛河支流石堡川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黄龙县崾崄乡黄龙山,自北向南,流经李虎店、王家店、洩湖村,过黄龙县城西,在县城西南注入石堡川,长约23公里。

洩湖镇洩湖村北有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于1957年被调查发现。1986-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四次发掘,以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为主。发现仰韶文化房址5座、墓葬1座、灰坑16个,龙山文化房址7座、墓葬1座、灰坑13个,另有西周和战国时期遗存。其新石器时代地层叠压关系的完整性为关中地区所罕见,对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类型和分期,以及进一步认识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都具有重要意义。

洩湖镇1969年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永盂,为西周时期的大型盂之一。

“洩湖”,当地人读音为“yě hǔ”。“湖”读为“hǔ”可能是当地方言读音,但“洩”在所有的字典中读音均为“xiè”,没有“yě”的读音。而且按当今规范汉字表,“洩”是“泄”的异体字,即非规范用字。当地人读音为“yě”,而且无论官方民间还都用“洩”而不用“泄”。因而,存在着读音特别、用字又不规范的双重问题。

为什么会把“洩”读为“yě”,流传着多种说法。据有关学者的探讨汇集如下:

1.源自“咽”字。

北宋史地学家宋敏求《长安志》李筌传中记载:“蓝田县西北十五里有咽壶泉(“壶”通'瓠’,《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高亨《诗经今注》:'葫芦之类’),李筌于此遇骊山老母说《符阴经》,令筌携壶就泉汲水,其泉因而得名。”明代马理、吕柟《陕西通志》土地二·山川上称:“咽瓠泉在县西十里。《图经》曰:'唐李筌遇骊山老母,授《阴符经》。既毕,令筌携瓠汲泉水。已而失老母所在,因名。’”

“咽”,音yě,声塞难语意,“咽壶(瓠)”即李筌取水回来不见 “老母所在”,惊异不止,对壶(瓠)失语,因以名泉,是为纪念李筌受经汲水故事并表示对骊山老母的感念。《陕西省蓝田县地名志》称“咽壶(瓠)”“后转音为'洩(yě)湖’。

2.源自“挹”字。

民间传说一是,骊山老母在商县某地给唐李筌授经时,命李筌执壶(瓠)河中汲水,壶(瓠)沉水竟日不出,后被人从下游百里之外一泉中挹得,从此沉壶处即被称作“没壶关”(志称模糊关,即今牧护关),而出壶泉即被称作“挹壶泉”。民间传说二是,古时酷暑干旱,庄稼缺水,北岭下仅有一小溪被某商姓恶霸霸占,经一王姓穷人地头引至自家田里,王姓穷人气昏地头,梦见神仙对他说:“商南小河有件宝,日落酉时去寻找;用时三声'清水来’,回头一声'多谢了’。”醒后按神仙指点去找,竟于某泉中挹出一壶,连喊三声“清水来”,水即涌流不已,浇完地告声“多谢了”,旋又滴水全无。商家闻之强抢以去,但只知喊“清水来”要水,却不知喊谢止之,结果水势浩荡,全家连人带房悉被淹没,后来,王姓穷人得壶水之泉,即被称作“挹壶”。“挹”意谓舀(水)。《诗·小雅·大东》有“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挹”普通话读音为但在陕西关中方言中读音为yě,如挹犁、挹坡等。至于“咽壶(瓠)”或“挹壶”,何时又为何转称“洩湖”,目前尚难详考。

我觉得是否有一种可能,在把“挹壶”转化为专有地名时,本应用“拽”(古同“曳”,音,有牵引、拖拉义;与“挹”有相同之处),但为与“湖”对应而误用成了“洩”?

当地政府网站在洩湖镇简介中则直言:由于当地人书写不规范,讹化为洩湖,如今也有写作泄湖镇。

为此有网友提出修改建议:西安市蓝田县洩(xie)湖镇方言称之为洩(ye)湖,这种叫法是不规范的,还会让人把“洩湖”误解为“夜壶”,然而却把洩(ye)湖标注在高速路的指示牌上,严重影响地方形象,再说“洩”本来就是“泄”的异体字,按照《文字法》的规定必须写规范汉字,所以强烈建议民政部门将洩湖正名为泄湖,标准注音XieHu,以方便对外交流。

对此,西安市民政局回复如下:

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经我们考证,蓝田县洩湖镇地名由来已久,唐代时曾名“咽瓠”,以泉得名,后演变为今名“洩湖”。清代时就曾设有洩湖镇,以后其行政建制虽有变化,但地名未变,至今已被当地群众广泛接受。2004年,民政部要求对地名的正字读音加以审定规范,由于“洩湖”属于古地名,故未作修改。地名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如若更名,势必会对户籍管理、工商登记、邮政往来、旅游投资等造成影响,也会给当地群众正常生活带来不便,我们认为沿用“洩湖”为宜。对于您所提出的当地高速公路指示牌标注中,将洩(xie)写成(ye),应由交通部门管理。

特此告知  

西安市民政局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七日

我没弄懂回复中的最后一段话,难道是说现在注音“将洩(xie)写成(ye)”有问题吗?

至于“洩”是“泄”的异体字,并非规范字,的确如此。但也并非绝对不能使用异体字,比如规定在用于姓氏人名时可以使用异体字。2013年,在出台规范汉字表时,收入了51个异体字,多是用于人名、地名,主要就是考虑尊重大众的用字习惯。

地名中存在特殊的读音和写法,是我国固有的文化现象,并与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密切相关。如铅山中的“铅(yán)”、蚌埠中的“蚌(bèng)”、乐亭中的“乐(lào)”、蔚县中的“蔚(yù)”、台州中的“台(tāi)”、丽水中的“丽(lí)”等,均为一地留一音,并不鲜见,而且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如果突然一律都改为常用字读音,可能反倒会让人不习惯。

“洩湖”为古地名,读音代代流传读“洩”为yě,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可以保留不变。尽管“洩湖”极有可能存在误读误写,但流传延续至今,存在即合理,没有特别的原因并不一定非要修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