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出我心(一)

 大侃说 2021-08-17

非常喜欢这个题目,这也是娜塔丽.戈德堡的书名。更没想到自己会喜欢上写作。从读后感到生活的触动,从名人名言延伸出的文章到最初的的记忆。都变成了写作的题材,没有方法,也没有技巧,沿着主线写下去。最终形成了对自我的认识。

回想3年里的每一个早晨,坐在书桌前码字,开始用笔记录,A4纸风暴式写法,写满正反两面刚好1000字左右,大约用了500张。因为书写凌乱,再往电脑里输入时,需要费些脑子和时间。不过还好让记忆更深刻。现在习惯了直接用电脑写。

写了这么长的时间有了一点收获,文章不是在大脑中提前形成的。先开头,顺着开头写下去。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很多时候修改的时间比写的时间还长,默读和大声读出来的感觉不一样。通过朗读感受文字的押韵,美感。逐渐对文字有了感觉,这个词不合适,换另一个试试。能用一个字表达,不用两个字,文章并不是越长越好。时间的积累,对语言有了一点掌控力。

最享受的瞬间就是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时间仿佛停滞了。也就是进入心流的的状态。

同样也有懈怠和写不出的时候,早起的迷迷糊糊,很容易被手机转移注意力。意识到之后,把手机关掉,从读过的书寻找自己标注的部分,标注的部分大多是对这句话的共鸣。这个共鸣就是写作的灵感。

其实我们每天会经历过很多的共鸣,稍瞬即逝。写作就是留住这些共鸣。所以人们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也好像经历过。因为人性是相似的。

就像《写出我心》的这本书,里面所有的章节,感觉就是自己写作的历程,同样也是每一个写作的人内心所经历的。只是还不能系统的表达出来。

书中写到:拿本诗集,随意翻开一页。抓一行抄下来,就从这一句开始写。这种方法被称为“离页书写”。

以前不知道这个名字,但这个方法一直在用,特别在写不出的时候。从论语,道德经,纪伯伦的沙与沫中找一段感悟的句子,然后从这个句子写下去。

写作初期,会在意自己写的好不好,其实别担心自己的才华,或者写到多烂,再烂的文章也有人看。重要的是你不害怕自己的声音,也就不会害怕别人的批评。

写作会让思想得到重建,写作会了解自己。人人都在寻找自由,但有的人追求自由的方向错了,以为自由代表着为所欲为。而真正的自由意味着知道自己是谁,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完成。

开始写吧,不是为了交作业,也不是为了考试,为自己而写,没有任何限制。在文章中感受生命的流动。

我是大侃,已坚持997篇,阅读过去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大侃说”。

我是”大健康的分享者“,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所说:非药物治疗既减少损伤也节省费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