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恐怕到6G时代,你也用不上eSIM卡

 wupin 2021-08-17

前不久,MIX4手机的发布,让屏下摄像头真正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但这款手机的亮点不止于此,“无SIM卡防丢模式”也是亮点之一。

通常来说,小偷在偷到手机时,往往会先把SIM卡拆掉。这样失主要想定位或者找回手机,就难上加难了。

MIX4的“无SIM卡防丢模式”,其实就是内置了一张eSIM卡。即便小偷拔掉SIM卡,手机也可以通过内置的eSIM模块连接到互联网,从而为精准定位以及找回手机提供可能。除非小偷是把手机拆了卖,否则这一招还真有可能成为防丢王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款手机刚发布还没三天,由于“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只能放弃这张王牌。

消息一出,eSIM板块股价大跌。/截图自东方财富网

eSIM卡到底怎么不符合国家规定了呢?这还要从SIM卡的历史说起。

1991年,德国捷德公司开发了史上第一张SIM卡。SIM卡的全名是“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其实SIM卡本质上就两个功能:

1.确保用户给运营商支付接入费;

2.确保该号码在网络中的唯一性。

SIM卡发展趋势——卡片越来越小,芯片基本不变。/中金公司

为了实现这两个功能,SIM卡储存了两条重要的数据:

1.IMSI,即“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用于识别用户身份;

2.Ki,即“鉴权密钥”,它能让运营商加密手机与网络交换的所有数据。

功能和现在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当时的SIM卡非常大,和一张银行卡差不多。第一部插入SIM卡的“手机”,是沃达丰的Orbitel-901,这部“手机”重达两公斤,大小和现在的座机差不多,但重量却重多了。

Orbitel-901真么大!好家伙,这是手机?/imei.info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逐渐轻薄化,SIM卡的体积也越来越小,但最核心的芯片从外观上看还是没变多少。当然,功能上在逐渐优化,比如4G时代就新增了网络语音通话(VoIP)身份识别功能。

其实,客观上讲,SIM卡能实现的这些功能,通过eSIM卡的形式也能实现。也就是将SIM卡的IMSI和Ki模块直接集成到手机中,这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还会更方便。

试想,你买一部手机,直接输入身份认证信息就能激活属于你的eSIM卡,无需插拔SIM卡槽,简单快捷;而且还能根据网络覆盖情况,自如切换运营商,想用移动用移动,想用联通用联通……岂不妙哉?

自如切换运营商,你想多了。携号转网都不自如。/19楼

但这样做,就隐藏了一个风险——万一诈骗分子冒用你的身份信息,登录了你的eSIM卡,然后向你的家人发诈骗信息怎么办?

因此,为了打击这种行为,国内运营商配合有关部门开启了对手机卡的严格管制,对于任何一张手机卡,运营商都必须严格核验“实人、实卡”。

“断卡行动”,遏制电信诈骗。/央视

这就是eSIM卡无法在手机通信领域完全放开的其中一个原因,至于另一个原因,你细品——

通过eSIM卡,用户可以自如切换运营商,既然如此,话费肯定就要按照使用量或者使用时长由手机厂商转交给运营商。如果你是运营商,会愿意吗?

所以,在物联网广泛发展的今天,连共享单车里都内置了eSIM卡,但手机却不能内置,就是这样的道理。

这些功能都行,但替代SIM卡就是不行。/科技讯

单纯就防丢功能而言,其实不用eSIM卡也可以。苹果的“丢失模式”,就利用了自身庞大的用户网络,利用设备间的信号传输定位丢失手机。国内也有厂商借鉴了这样的模式,即使小偷刷机,也不会清除掉“丢失”的标记。

科技的进步是多路径的,此路不通就会通向他路,但永远不会止步不前。这就是科技的魅力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