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报道 | 屏南:沃野奏欢歌 乡村焕活力

 高山仙人掌 2021-08-18

屏南县委宣传部

栏目协办 >>>

Image

金色,

是秋天最明亮的颜色,

屏南乡村田间地头

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

田野里水稻抽穗灌浆、智能大棚里瓜果飘香、崭新农家院里欢声笑语、特色乡村喜迎宾客……如今,行走在屏南的乡村,一幅秀美的新时代新乡村图景愈加清晰。

近年来,屏南立足资源特色,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抓手、以治理有效为导向、以生活富裕为目标、以示范引领为支撑,固本强基,全面发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具有屏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处处生机勃发。

“高标”推动 让农业更有奔头

走进棠口镇仕洋村万亩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只见一辆辆货车在储存蔬菜的冷库中进进出出,几小时后,这些蔬菜将通过屏古高速运往福州、泉州等地的菜市场和酒楼。

日前,仕洋村农户种植的四季豆、辣椒等长势喜人,蔬菜收成后,基地又将迎来生产旺季。

Image

屏南棠口万亩蔬菜基地 王志凌 摄

这片基地由仕洋、孔源、西村、上厝等4个村蔬菜基地连片而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屏南最大的高山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年产量达1万多吨。菜农们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起21个存储冷库,蔬菜经筛选分品级,销往广东、江苏、浙江等市场,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屏南县立足产业,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的高山农业基地,加快传统农业“五化”进程,制定完善152个村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林竹、茶叶、水果、花卉、畜禽、电商、文创、旅游等10个特色产业,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做实产业到村到户项目,成为“靠山吃山唱山歌”的生动注脚。

Image

屏南千亩花卉产业园 叶陈芬 摄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确保乡村振兴质量。在农业产业标准化方面,屏南持续发力,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持续推进秋田农牧现代畜禽产业园、甘棠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岭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等园区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品牌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走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Image

熙岭乡塘后村康蔬农业基地 叶陈芬 摄

长桥镇半圳村的茶树菇、棠口镇仕洋村的花椰菜、甘棠乡梧洋村的芙蓉李、甘棠乡新田村的毛竹……时下屏南,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在助农增收的同时,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Image

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屏南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2亿元,增长4%。完成6.2万亩水稻功能区建设,新增补充耕地810亩,稳定粮食产量4.62万吨。高山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稳步发展,棠口千亩高山花卉产业园、龙漈花海四季观光园、塘后玫瑰园、上凤溪多肉基地等加快建设,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亿元;引进上市公司傲农集团,建成全省最大的单体生猪养殖场;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1个,“屏南高山花菜”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入选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黑山羊特色养殖优势区。

“文创”添彩 让古村再现芳华

暑假期间,熙岭乡龙潭村格外热闹,众多游客前来探访,领略文创古村之美。

沿石子铺就的巷道前行,旁边是一座座修缮一新的古民居,书屋、咖啡馆、小酒吧、民宿……一个个“城市产物”与古村和谐共存着。可在几年前,这里和很多古村一样,曾因交通闭塞导致人口流失、老宅破败。

Image

龙潭村“万物集市”

变化出现在龙潭文创项目启动。文创团队入驻。修复古村、复兴文化,一座座破败老宅化为书吧、茶室、民宿,文艺范十足,村子重现生机。八方游客慕名而来,更有来自北京、上海、厦门、香港等地的外来“新村民”租赁老宅,修复、改造、安家,他乡成故乡。目前,龙潭常住人口恢复至600多人,回流村民和外来“新村民”达300多人,村里的配套设施完善了、村小学复办了、古民居修缮了、村庄变美了、乡村游火了,一度凋敝的村落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Image

屏南南湾村首届农耕文化节

当文创敲开古村大门,游客开始增多,可村里没有饭馆,十分不便。“两年前,我把家里改造一下,添置些桌椅板凳,开起了农家乐,比在外地打工,一个月挣得钱还多。”龙潭村村民陈坤说,这几年,村里最大的改变就是重新变得热闹起来。

无独有偶。徜徉于省历史文化名村熙岭乡四坪村,只见蜿蜒雨廊、悠长巷道、叠石流水,错落的老宅,游客络绎不绝。

跟龙潭村一样,四坪村也曾门庭冷落、人口外流,一度衰败、萧条。2017年7月,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发展文创引领乡村振兴。于是,村民们集思广益,大家齐动手,整治村容村貌、建设村口雨廊、开凿水道建设亲水景观、修复老宅招来游客……复兴古村,四坪村干得火热。

Image

四坪古村 叶陈芬 摄

屏南文创起于2015年、兴于2017年,如今已是遍地开花,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漈下村、厦地村、龙潭村、前洋村、四坪村、棠口村、北乾村、墘头村……一个个曾经日渐凋敝的村庄,因文创产业发展呈现出由里及外振兴之势。

文创风生水起,屏南借势发展休闲农业、旅居养生等新业态,建设药膳小镇、黄酒小镇等七大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打造龙潭、厦地、双溪等三个文创片区,并以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为支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形成连片联动发展格局。

乡村振兴,号角声声。在文创助推下,一批批文创人才和高素质志愿服务团队涌入屏南古村,或参与策划文化节和民俗体验活动,或致力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并带动村民将自媒体社交、销售理念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借助新媒体平台,共同营销推介乡村优质环境、特色产品、独特民俗等,拉动“朋友圈经济”“网红直播经济”发展,呈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喜人态势,一批农民画家正在转型、一批传统古村正在蜕变、一批特色产业正在兴起。

来源:闽东日报

记者 叶陈芬 通讯员 甘叶斌

部分图片来源:屏南县委宣传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