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夕

 听雨小记 2021-08-18

       “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点点迎新春。”在我的印象里,儿时的除夕总会见到这样的对联,那时候一到年三十,家家户户就开始贴对联和门神,我们一群小孩子挨家挨户去看,看张灯结彩的新气象,念念谁家的对联好。于是,总会碰到“撞对联”的现象。

        大伯一手好毛笔字,自然在春节前夕很红火。我们买了红纸,裁剪好,就去找大伯写对联。他在院子中间放一张四方桌,摆上笔墨纸砚,从早起就开始了,排队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一般情况下,春联的内容由自己家根据实际自拟,也有不识字的就让大伯帮着编写。农家人春联内容简单,都是寄予美好的祝福和祈盼。偶尔也会碰到大伯写的生僻字,原来那是书法中常写的“老字”。

        除夕这天有讲究,在贴春联之前,要把院落前后统统再打扫一遍,特别是死角。一家人各有各的责任,母亲负责炖肉和做饺子馅,我们姐弟俩和父亲一起扫院子,扫去旧年的积尘,干干净净迎接全新的一年。孩子们一起干活可带劲了,这足以比得上在学校的大扫除,角角落落纤尘不染似的,亮堂堂。

        有人说,童年的过年才有年味。真是那样的。

        等我们干完一切,厨房里早已香气扑鼻。妈妈的肉炖好了,各种小菜也备好,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旧年的最后一顿午饭,都激情满怀。妈妈总是吓唬我们说:“今天不许剩饭菜,不然就剩到明年了。”老家到了冬天就是两顿饭,所以我和弟弟都小心着,盛得少点,唯恐明年还吃今年的剩饭。从不饮酒的爸爸,这会子也要喝一小杯,并且允许我们抿上一小口。并不是很丰盛的饭菜,我们却吃得其乐融融,年味十足。

        午饭后的时光,最闲散。孩子们四处游玩或者帮助还没有贴好春联的大人贴春联,看看还有哪里准备的不妥。什么牛槽猪圈都要贴上横批,诸如:槽头兴旺,六畜兴旺等。那时候,老师总会给我们布置抄春联的作业,拿上本子,走到别人门前去抄写,一天也会积累几十副甚至上百副春联,还会比赛看看谁抄的对联多。

        除夕,是一年里最快乐的时光。

        我们盼着赶紧到除夕的晚上,口袋里能装上几根小鞭炮,在别人面前显摆一下,谁的炮多。拿上火柴,点燃一根,“啪”一声,一群哄笑。就看谁的炮声最亮。女孩子不放炮,却也藏着几个小鞭炮,那是一种时尚的。

        渐渐的夜色浓郁起来,接下来就是除夕夜最隆重的事情——“守岁”。妈妈在一旁包着饺子,爸爸看春晚,我们磕着瓜子。饺子包好了,就开始下锅,这是给我们准备的守岁夜宵,第一碗盛上来先是敬祖宗的,我们按照妈妈的嘱咐看着碗,虔诚地对已故去的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过年了,你们吃饺子吧!”然后才可以自己端碗。等着深夜准时12点,爸爸和弟弟出去放炮,将鞭炮挑在一根树枝上点着,“噼里啪啦”一阵响声,新年终于到了,这守岁就可以结束了。妈妈会把全家的新衣服放在睡觉的热炕头,第二天起来,“哇!”新衣服终于可以穿上啦。

        那个让我怀念的除夕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城里的除夕过得没有一点年味,所有琳琅满目的东西,天天都可以在超市买到,新衣服也不再缺了,从前的热情和激动也淡化了许多。很多时候,围在一起的家人都是划着手机屏幕,在抢红包或者刷屏看微博。而一旁的老人看着儿女们忙活的样子,似乎习以为常了。

        走在一起,大家说的事情也离不开“你抢了多少红包?”我忽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尽管年味在淡化,回家过年也是在外工作的游子们最大的心愿。除夕了,赶回去吧!哪怕再忙;除夕了,多陪老人说说话,哪怕红包满天飞;除夕了,守守我们的亲情吧,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不会天天有的。

插图:网络


作者介绍:倚窗听雨,以一颗淡然的心行走于文字中的女子。出版散文集《暗香》,合集《青春,永远绽放》和《纵使人生荒凉,也要内心繁华》。 编辑微信:yctywx780622

欢迎扫二维码添加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