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倚窗听雨:最好不相见

 听雨小记 2021-08-18

最好不相见

作者:倚窗听雨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走进塔尔寺缘于这首仓央嘉措的情诗。

西宁的早晨因为一场雨格外清凉,以为前行的步伐会因这一场大雨而暂时中止,幸运的是11点的时候雨晴了。恰好的气候,我们背起行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乘坐市内公交车去往塔尔寺,一路上下车的有藏民也有回民,车厢内像个五颜六色的群体。

我向往塔尔寺的神殿,听说里面有仓央嘉措的灵骨塔,我愿意匍匐在殿前,听他诵经的真言。在阴谋和权力的纷争面前,这样一位年轻的活佛还在渴望真爱,还在用美缔造爱情的神话。他让人相信,佛祖也有着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真情爱意。

一入塔尔寺,便被这藏传佛教中的如意八宝塔吸引,“转山转水转佛塔”,每个有信仰的人都会带着虔诚的心在塔面前双手合一。八座塔都是根据佛经中对佛祖释迦牟尼的记载,为纪念佛祖一生中的八大业绩而建的。第二座是菩提塔,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静坐,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思考,在天朗风清之际参悟了六道轮回,终于成佛。

我想其实任何人经过深思熟虑,冷静下来,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佛。

塔尔寺树立在莲花山坳中,高大的树木在夏季郁郁葱葱,大殿林立。一些建筑极具藏族风格。我沿着迂回的小路,先登到了最高处,可以看到整个塔尔寺的建筑。路上,来来去去的喇嘛很多,藏红色的僧袍下,还有十几岁的孩子,像极了那个年轻的活佛,是不是他们这一生也要经过苦修才能成正果。我参不透藏人年轻的灵魂里将信仰看得多么神圣,只见一些金光闪闪的大殿里,朝圣者已经将地面磨得光滑,一个头叩拜下去又一个,他们虔诚的模样令人肃然起敬。                  

据说,最初的塔尔寺只有一座塔,后几经扩建,目前共有大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等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寺殿内金碧辉煌,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工艺品,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丽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 当年宗喀巴大师去西藏学习佛法,其母亲盼儿心切,  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后,其母与众信徒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如今,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已经离世久远,但是他的故事和宗教生活还在塔尔寺里年年生动着。这里香火旺盛,一年四季。各地群众云集,有大型法会,有许许多多虔诚的朝圣者,在这里让你相信人是有信仰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空一物,何处惹尘埃。”   辗转,我来到了祈寿殿,见到了一株很大的菩提树,相传宗喀巴大师诞生之时,母亲在剪断脐带时,滴了三滴血,后来此处便长出了一株菩提树。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菩提树,我很惊讶,然平淡无奇的菩提树并没有带给我多少悟性,在它下站立,风平树静,连一片叶子也未曾栖落我肩,大约我是与佛无缘的人吧!

自始至终,我都不知道仓央嘉措的灵骨在哪个殿内,也许根本就没有。走累了,这几千个殿宇,哪里是他的栖身之处?

并没有目的的一个大殿接着一个大殿走,我走走歇歇,没有朝圣者的那份虔诚,只为了一首诗而寻找一个人,一个多年前消失在青海的雪域活佛。

他分明来过,一直在,可是却找不到踪迹。 

走出塔尔寺,我向后望了望。低语: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