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落有时有秩,俩半小时的《银河补习班》堪称情感过山车

 囤满人生 2021-08-18

文/满囤儿

“过山车”是类型电影创作时的一种追求,也就是说在创作的初期,就有目的性地安排好整个电影中大大小小每个情节点的起起落落,从而让观众在我们想让他笑的时候笑,想让他哭的时候哭。笑点和泪点、情感戏和场面戏,在一种非常精密的编排下呈现出来,就能让观众按照主创预设的轨迹,坐一遍视觉体验或情感体验上的过山车。说着简单,可想设计好“过山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强的创作能力和创作经验。显而易见,片长越短的过山车越好设计。而囤儿近期见过的最长的情感过山车,非邓超和俞白眉联合执导的《银河补习班》莫属。这趟过山车竟然长达147分钟——接近俩半小时。

经过囤儿观影时的仔细分析,认为《银河补习班》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超长长度的过山车效果,得益于两大杀招:一个是对每个情节点的起落做到了有时、有秩;另一个是其涉及到情感起落的情节点,在类型上十分丰富。

所谓有时,就是情节点和情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要拿捏准确。间隔时间长,无法对观众形成情感冲击;间隔时间短,容易让观众疲劳。情节冲击力强的情节点后,缓冲时间需要适当放长;情节冲击力弱的情节点间,蓄力时间必须缩短。邓超和俞白眉之前一直在做喜剧,《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都是快节奏强冲击。这次他们做《银河补习班》有比较多的情感诉求,于是很明显地降低了节奏。尤其是笑点,被明显地弱化了。而例如大桥坍塌、马文自救等冲击力巨大的情节点,在其发生前都有非常耐心的蓄力过程。这使得本片虽然有喜剧元素,但已不止于喜剧片。

所谓有秩,就是有秩序。情节点有的是负责起,有的是负责落,有的是负责冲击视觉,有的是负责冲击情感,在编排顺序的时候,一定要符合人的深层情感规律。否则乱起乱落的过山车只会给乘客催吐。《银河补习班》作为邓超和俞白眉的第三部作品,其功力的成长正体现于此。本片安排情节点的合理性,比之他们的前作,的确有很大的进步。

上文也提到了,本片情节点的类型十分丰富,有笑点有泪点,有走心的有走肾的,有需要脑袋转的有不需要脑袋转的。《银河补习班》的秩序好就好在不同类型的情节点被有序地统一在了一个大方向上——父爱与成长。此次笑点基本上处于辅助地位,只在大方向的情节点间隔中“偶然”出现,作为有效的调剂和缓冲。洪水、空间站等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情节,也必然与父爱和成长的主方向捆绑。纵观全片,没有任何喧宾夺主的情况出现。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银河补习班》能够成为如此有时有秩的情感过山车,邓超和俞白眉,真的进步了不少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