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席都没人要,《舞者》是存在年龄歧视吗?

 囤满人生 2021-08-18

之前《舞者》一直有意或无意地回避着选手的title,以至于很多厉害的选手,观众都不知道他们圈内陆位有多高。第五期,终于有个舞者的title被佟丽娅cue到了,那就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歌舞团现任首席——曾明。不过令人疑惑的是,这位首席竟然没人要!四个队长,无论手里还剩几个名额,都没向曾明发出邀请。当时囤儿爸爸发了一句感叹:嫌人家年龄大么?

囤儿爸爸对舞蹈是100%的外行,可是他的这句感叹却让囤儿听得一颤。虽然曾明35岁的年龄的确过了舞者的黄金期,但是他刚刚的表现是完美的呀,无论技术、情绪、美感,还是道具的利用和主题的诠释,哪个环节不是已亮相选手里数一数二哒。怎么就没人选呢?节目组还特意剪进来一个佟丽娅的单采,说:“这个舞台需要新人。”相当于是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年龄歧视”。

和体育竞技一样,舞蹈对年龄的依赖也特别重。不过由于自律程度存在差别,所以舞者个人对年龄的依赖程度却是千差万别的。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几年运动科学和生命科学飞跃发展,职业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相应的巅峰期已经被显著延长了。只要运动员本人足够自律,篮球领域的詹姆斯、足球领域的C罗、网球领域的费德勒和小威、拳击领域里的帕奎奥等人的巅峰期都远远超过了其前辈们。

因此说,现在用老的年龄眼光去判断一个人的竞技状态,是过时滴。35岁的曾明,完全可能凭借热爱和自律,实现前辈们在35岁时无法延续的舞蹈水准。而他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恰恰可能辅助他创作出更具内涵和感染力的作品。如果真是因为年龄歧视而错失这样一位舞者,简直就是瞎眼。

年龄大的舞者状态下降,都是因为核心力量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了不可逆的衰退。对于软开度不构成限制的专业舞者而言,核心力量反而是决定他们静力动作稳不稳,爆发力动作开不开的第一要素。比如本期那个第一个动作没站稳的董黛儿(30岁),绝对不是因为软开度退化了,而是因为核心力量减弱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最后登场的气球女孩周芯羽(25岁),一看就是因为核心力量超强才全程超稳哒。这也是为什么足球圈里有句流行语:“满眼都是曾经的25岁的自己。”舞者,也都很想留住25岁的自己吧。

虽然我们不可能永远25岁,但是通过运动科学避免伤病,通过生命科学延缓衰老,完全可以把巅峰期延长到前人不曾企及的年龄。因此,让我们向年龄歧视说No吧。这个源于职场的坏思维,请不要来限制舞者们的热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