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打星就是硬气,《龙虎山张天师》硬核打戏段落盘点

 囤满人生 2021-08-18

虽然很多人不习惯在网络上看电影,但其实现在很多网络电影用的都是院线电影班底,除了特效镜头有时差大片较多外,在故事、人物、摄影、置境等软硬件上普遍都已经追赶上来。近期在三平台(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联合独播的《龙虎山张天师》看着就还不错。豆瓣上打低分的网友,普遍是因为误以为是奇门斗法而产生了期望偏差。如果一开始大家就知道这是一部更偏重于硬核打戏的武侠片,便不会那么失望了。

其实大家应该不难猜到《龙虎山张天师》的打戏会偏传统偏硬核,毕竟他们找来了香港武侠动作题材的代表性打星——樊少皇来担任男一号嘛。樊少皇都来了,怎么可能不露真功夫,而是耍满天飞的斗法特效呢?

影片第一段打戏出现在13分钟,是一场压倒性的单挑。这段打戏从剧作功能上是为了确立张道陵的武力段位,属于人物塑造的一环。同时,这段戏还引出了女主角红缨,可谓一箭双雕。这场戏也确立了本片港式武侠的打戏风格。一打就烂的长凳、抢来夺去的包袱、闪转腾挪的招式攻防,都有很重的情怀。这里的女主戴了人皮面具,因此可以安安全全地使用武行替身,与樊少皇来一场专业级别的遭遇战。

影片第二段打戏出现在16分钟,是一场反派的偷袭战。反派第一次行动,自然不会遣送精英,所以此处属于杂兵战。杂兵就不会太过于短兵相接,于是扔了很多飞行道具,也就自然而然地带出了特效镜头。随后短兵器的白刃战拍得节奏很快,配合慢镜和音效,搞得还蛮凌厉哒。这里重点突出了一下张道陵长剑上的花纹,以及红缨造型独特的弯刀。弯刀这种武器会让近战显得更加凶险,刻意给女孩子用,显然是为了刺激观众哈。

影片第三段打戏出现在29分钟,是一场反派的伏击战。反派第二次行动学了乖,用伏击对付高手。这次的飞行道具换成了一长段一长段的竹子,配合光亮度更高的外景,显出了港式武侠比较喜爱的飘逸美感。尤其是红缨的几个翻腾躲闪,属于比较经典的设计。不足之处是这场打戏的终结来得有点儿突然,说服力也不太够。

影片第四段打戏出现在35分钟,是一场短小的追逐戏。之前曾经出现过的神秘老头(巫咸)再次现身,并在这段戏后亮明身份。这是本片剧作上值得夸奖的地方——不凭空出现新人物,而是揭晓曾出现人物的身份。这段追逐戏的设计看点,是一个在地上跑,一个在树枝上“飞”。虽然威亚层面没啥难度,但是巫咸的“飞”成为了一个趣味点,在后边也用来增加喜剧元素。

影片第五段打戏出现在49分钟,是一场短小的逃脱戏。红缨被中了蛊毒的哥哥回来找上并施以伤害。红缨面对战力远胜于己的敌人,使用“卑鄙”伎俩才得以逃脱。这段小打戏是为了给观众展示反派的战力储备(小boss),让观众对后期正反派的直面交锋产生期待。

影片第六段打戏出现在54分钟,是一场受限制的单挑。张道陵深入敌穴后,编剧非常坏地给他安排了一个需要拯救的小孩,而且还让他遇到了战力升级的精英怪。很明显,这个小孩就是为了给男主加debuff,从而让他在与精英怪的战斗便陷入麻烦。这可是自《三国演义》里写赵子龙救阿斗便流传下来的花招了。这段打戏纯粹是拼剑,惊险程度自然不低。虽然设计上没有高难度动作,但两人完成得干净利落,比看拼特效过瘾。

影片第七段打戏出现在72分钟,是一场超级大群架。闯入祭祀现场后,主人公三人组便与反派的精英怪展开了一场规模最大的混战。一般而言,无论是时装动作片还是古装武侠片,在剧情高潮前都要有这样一场全员参战的打戏,把观众的视觉也兴奋起来。这段戏拍得比较传统,一上来就让主人公三人组散开各自为战,降低了设计上的难度。

张道陵和红缨的作战方式和之前一样,就是冷兵器见血。巫咸那边则使用了比较新鲜的武器(长鞭+酒葫芦),在打戏中又加入了一些杂耍元素。这场打戏,张道陵打得比较中规中矩,证明樊少皇的底子没丢;红缨打得比较出彩,双弯刀耍得蛮飒;巫咸一开始用酒葫芦打得趣味十足,后来耍醉拳后并没有实质的战斗,便显得有点儿弱了。

影片第八段打戏出现在79分钟,是一场由群架延伸出的单挑。巫咸和老太婆脱离混战现场,跑到了黑漆漆的野地里单挑。由于两人年事已高,此处终于拼了点儿特效。

影片第九段打戏出现在80分钟,是一场瞬间就完结的Boss战。要说本片比较让人失望的,就是Boss战打得有点儿太草率了。之前杂兵战、精英战、单挑战都安排得挺到位滴,结果最后和大Boss的过招,先是一个特效耍帅,然后一个挥剑镜头就完结啦。这多少有点儿让前边数场打戏积累起来的期望落空了。

虽然最后的Boss战有点儿短,但《龙虎山张天师》确实让人们重新领略了传统武侠风功夫片的魅力。在大家都在用廉价特效去堆魔幻、玄幻、怪兽等虚概念的潮流里,硬核打戏就显得非常非常实在了。毕竟,这才是华语电影业几十年积攒出的独有文化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