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镊子帮”覆灭记‖文/天行健

 522小窝 2021-08-18

“镊子帮”覆灭记

贼,一般而言表示小偷,但在东北方言中,用作形容词,可以表示“非常”,如“贼多”、“贼好”。本篇将要讲述纵横我市多年的的小偷团伙,当然我并不是要歌颂罪犯、鼓舞偷窃,而是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真实生活。

郭德纲老师曾经说:“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得适应生活,不能让生活适应我们。孩子上学坐公交车,车上有人在骂街,我们不可能就不让孩子上学了不是?”同样的,这句话可以借鉴到我的故事中,哪个地方都有犯罪,我们除了小心提防,生活还是要继续。

东北地理位置偏远,气候又极端寒冷,因此造就了这里彪悍的民风:大块吃肉,大口喝酒,遇到矛盾能动手绝不废话。当然这样的民风有好有坏,好处在于东北人热情豪爽,性格直率,很少有隔夜的仇,都是当面锣对面鼓,打过一架后不会记恨;坏处在于冲动鲁莽之下容易闯祸,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听说,十几年前我市有一个混子,因为有盗窃、斗殴的前科,多次被劳教,可是,劳教的几年不但没有让他浪子回头,反而给了他“培训”的良好契机,不仅锻炼了本领和心性,而且结识了一群难兄难弟,大家平时讲述自己的经历,反而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犯罪的手法倒是越发进步了。

这里我并没有在讽刺我们的劳动改造的制度有怎样的缺点,一般而言,经过了法律的惩处,绝大多数犯罪分子都能够洗心革面,但是事情总有个例,有些人可能生来就带着犯罪的因子,受过惩处仍然不思悔改,可真是奇怪!

后来,劳教出来的他,想到自己只身行窃不仅危险,而且收入不稳定,在借鉴了狱友的建议后,一个新颖的想法就产生了:不如招揽全市的小偷行窃,自己做个贼头!

于是,他四处寻找、打听,终于找到了不少小偷,仗着自己凶狠和不要命的手法,将这些小偷一一收服。于是“镊子帮”这一个盘踞我市数年之久、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的偷窃团伙就诞生了!

据说,他们主要混迹于各路公交车上,拿着镊子四处作案,而很少入室行窃,因为这样很容易被抓。由于路车人员混杂,而且上上下下,流动性极大,乘客即便被偷也不容易察觉,同时,路车在每个站点都会停车,走走停停之间,方便他们得手后迅速逃离,因此被他们视为作案的绝佳场所。

这就苦了我市的市民了,只要在路车上稍有疏忽,钱包等物就会被顺走,十分肉疼。后来,大家渐渐总结出了规律,而且坊间流传的消息显示,确实有一伙小偷主要在公交车上行窃,大家才有所警觉,不仅在乘坐路车之前要经过一番“拼杀”,上了车也要加倍小心。我还记得小时候“镊子帮”给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时奶奶常会给我传授经验:上了车要把包放在身前,一只手要紧紧护住。如果没有钱包,那也难不住聪明的奶奶,她会在贴身的衣物内侧缝一个布袋,所有钱财都放进里面,这样,如果有小偷出手,能够在第一时间发觉。

虽然做的是那违法犯罪的行为,但是“镊子帮”的老大还是讲一些“江湖道义”的,他给手下的小偷们立下了几条规矩,如果违反将是一顿痛打,如:第一,作案只能带镊子,不能带刀片,一来刀片会划坏受害者的衣物,我们偷人钱财已经是伤天害理了,再把人家衣服划坏,真的是没有良心,二来如果使用刀片,一旦发生争执,容易失手伤人;第二,如果行窃过程中被人发现,一定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不伤人的情况下尽力挣脱逃走……等等。

凭借这样严格的管理和从不伤人的原则,“镊子帮”倒也慢慢发展壮大起来,而且由于选在了公交车这样的作案场所,他们屡屡得手,很少被抓,就这样在我市横行了几年,后来听说是因为我市打击犯罪的举措越来越强,此人深知,这样混下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慢慢退出江湖,成功洗白,利用几年下来积攒的钱财,开了一间不小的饭店,也算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而我觉得,虽说是“盗亦有道”,但也只是矬子里面拔大个——在令人痛恨的小偷群体中有些原则罢了,但是终究改变不了犯罪的本质,给他人带来了损失。楼主就有被偷走钱包的惨痛经历,损失了几百元钱倒是小事,主要各种证件的补办才是真的麻烦,幸亏那时已经可以凭借临时身份证登上火车,否则楼主只能被困在异乡了。

好了,这就是我为大家讲述的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