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火人生,细水长流‖文/尹思琪

 522小窝 2021-08-18

烟火人生,细水长流

在红尘中浸染多年,在世俗中迷失几许。我们早已丢失了那满腔的深情厚谊,丢失了那临窗听雨,倚楼观花的闲情,丢失了那淡泊坚韧的操守。都道:世人皆薄幸。而今,在这人情冷漠的世间,我却于杨绛先生笔下看到了隽永情深与不屈不饶。
“世间好物不坚牢,流云易散彩云碎。”诚然,当昔日的幸福与美好皆如过眼的云烟,消逝在时光洪流中。在钱钟书先生去世四年后,杨绛先生终于以其坚忍不拔,顽强不已的精神,以笔为画,以心为引,绘出了一家三人昔日的种种幸福。
先生写柴米油盐,写诗书墨画,写尽了生命所有的美好,道完了生活所有的温暖。先生用平淡至极的笔触,写着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琐事,描绘出了那么复杂浓烈又真挚的感情。钱先生每天早起为妻子泡茶做早餐,两人早年出国留学时为解思乡之苦,独自钻研家乡菜,两人饭后的“探险”既便于晚年也不曾放弃……这点点滴滴无不表现着两人对生活的热爱。在先生笔下,我们看到的钱钟书先生不再是遥不可及,严肃凛然,孤傲高洁的学术大师,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会委屈,会哭笑,会在生病时格外依赖她的人,也是她倾尽一生所守护的人。
两人的生活平淡却不平庸,不只充满着乐趣,更充盈着两人对学术永不停息的追求和对工作的负责。她们在家中的书房中,互不干扰,各自工作,即便不说话也有温馨萦绕。她们一起讨论学术,一起评茗鉴赏,一起教导唯一的女儿圆圆。在两人开明独特的教育下,圆圆从小不泯于众,养成了刻苦求学,努力生活的可贵精神。“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他们在尘世生活的美好。即便后来在文革时期,处境那么恶劣,生活那么艰险,他们都从未放弃过做一个有情怀的人。像万年老松,坚忍不拔;又如空谷幽兰,无风自香。
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与道德,使得多数文人都有不屈的傲骨,杨绛先生与钱先生自然不例外。在祖国内忧外患,战火纷飞之际,面对国外安逸舒适的环境,她们毅然拒绝邀请。怀着“不愿离开祖国”的想法,一直坚守在祖国的土地上。这是中国文人挺拔如竹的傲骨,更是两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后来的后来,她们名满天下,著作等身,但却仍旧甘于淡泊。她们不喜高门广厦,香车宝马,她们只是希望在这红尘凡世,艰苦人生中活出自己的幸福与潇洒。她们以其宁静自得,冷静自持的品质,将苦难煎熬的人生过成了一首清新优雅的诗。
然,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她们只求相爱相守,却在命运呼啸而来的铁蹄下无力反抗。钱先生在与杨绛先生分离多次回来之后,曾对她说到:“此生,我们唯有死别,再无生离。”后来,他终究是做到了。但他却先杨先生一步,走向了那座孤城,默默地等着他爱的人。而在这之前,两人的爱女,钱瑗也因病逝世。这一家三人最终走散在了生命的道路上,徒留杨先生一人孑立于世。以悲伤祭奠逝去的甜蜜,以笔触怀念往昔的幻影,以坚强慰藉生命的长远。
这不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催泪故事,只是平淡生活中的细水长流,但它教会了我坚韧以存,柔软以对;
这不是一本充满知识的学术作品,只是一个女人对家的幸福追忆,但它教会了我亲情与爱情;
这不是一本充满哲理的教育书本,只是一些生活琐事的叙述,但它教会了我认识生命的美好。
深夜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那么羡慕他们的细水长流和在烟火人生中难能可贵的情深与操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