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所畏‖文/小小

 522小窝 2021-08-18

无所畏

“人年龄越大,就越常听到这两种不和谐的声音:一个是肉体的声音,而另一个是灵魂的声音。那习惯于倾听灵魂的声音,而非肉体的声音的人,将过上好日子。”                
列夫.托尔斯泰的这番话,正是对流浪的最好诠释。流浪者是在倾听灵魂的声音,他们不一定家财万贯,但内心一定是富裕,是从心的,是无所畏。
小时候总幻想离家出走,想要流浪,离开父母的唠叨。骑着单车,骑到好远好远,躲去传说中桃花源,过诗人隐居于静谧林中的生活。每想到这里内心既兴奋又紧张。但长大后才发现这种流浪需要资本,更需要勇气。
    平平淡淡,岁月静好,在自己的小世界兜兜转转。何尝不羡慕别人的说走就走,羡慕别人的远方。
王勃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漫游生活。写诗,疾世愤俗,恍如隔世,凄怆落寞却潇洒不羁。他为自己,千千万万遍。
流浪不再是人们认为的悲惨,无家可归,居无定所。穷愁潦倒,无可依靠,不再是流浪人的标签。流浪的人是自由,洒脱,不受拘束的,流浪是情怀,是任性。
前一段时间的网红流浪大师沈巍,并非无家可归,而是有家不归。但他却以大地为床,天空为被,买书捡东西的生活方式,何不是需要有放弃荣耀工作的勇气。他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花朵而非果实。这样的流浪有多少人有尝试的勇气。
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
热播台剧《俗女养成记》中,阿嬷那个年代,比起自由恋爱,终身大事更多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阿嬷唱出《纯情青春梦》时,明白了阿嬷承袭着旧时代的一切,当最后说出自己不想在当陈李月英的愿望,当最后向陈嘉玲交代自己的身后事,死后把她的骨头灰撒在汪洋,从此自由自在。因为时代的局限,而迫不得已早早嫁人,流浪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
奈何现实中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忘记了原来的自己,忘记了曾经渴望自由,渴望一个人流浪的自己。
相比之下,阿嬷的孙女陈嘉玲生于自由恋爱时代,可以四十岁不结婚,可以说出我想自由这样的话,可以说出我不结婚的心声。
这个时代给我们留了太多流浪的机会,我们可以想我所想,为所欲为。
在纪录片《徒手攀岩》中,85后加州大男孩成为攀岩传奇人物。在爱情家人的流浪,何等不易。流浪是一人亦两人的一意孤行,说走就走的任性。
节目《侣行》中夫妻张昕宇梁红看遍大好河山,见识各国风情。飞渡堰塞湖、一起去南极企鹅岛圆梦,和企鹅拍婚纱照,无所束缚背后,是放下原来生活的勇气。他们经不起安逸,他们趁年轻想要多折腾。
曾参加中国登山队攀珠穆朗玛峰的夏伯渝,在20岁失去了双脚,60岁登上了珠峰圆梦。
六十岁的他,内心还是那么年轻,还是那么任性,好像时光从来没有消失过,好像日子从来没有打乱过,一切清晰如同阳光下的冰雪,只是为了自己而活,装假肢,听着风声,哗啦啦地奔跑,最后微微一笑“今天终于上来了,我成功了!”。
有人问“你家人同意你这样吗?”,“不同意也要去,这是我的梦想.....”他说。
有人说这很自私,说这不止是属于你的生命,你太任性了。这样负重前行的流浪何等不易。
与其说他爱流浪,不如他说爱自由与不羁,精神与肉体的流浪,都需要无所畏。
“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个清净池,看天,听鸟,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这是每个流浪人的憧憬。
“我欲乘风破浪,踏遍黄沙海洋,与其误会一场,也要不负勇往。”是每个人想要的任性。
对真正的流浪者来说,走向自己内心,是最终归宿。以人生逐梦,以一生流浪,才是过瘾的人生。对流浪者来说,这是刚需。
放弃的理由千万个,坚持只因我喜欢。流浪无需理由,只需心中无所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