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命年记‖文/安婧

 522小窝 2021-08-18

本命年记

昨晚和室友开玩笑之际,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本命年即将过去,心里倏然咯噔一下,惶恐不已。距离2020年还有37天,回首已经过去的11个月,大多是“一无所有”的赧然和“一事无成”的焦虑。
3月底见到的那个人,振振有词地说道自己无心感情;6月初遇到的那个人,风轻云淡地说道我是个适合的人。尽管也曾深陷其中,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挥手和他们告别。再后来听说,无心感情的那位很快就找到了真爱,觉得合适的人也即将找到更适合的人。而我站在9月初的乌云下,依旧孑然一身,不为所动。可能到这里都是悲伤的故事,有时也会转念一想,这些事情或许可以换个说法:
无心感情的那位因为上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郁郁不结,3月初偶识的那个姑娘突如而来的热烈让自己无所适从。说自己无动于衷是假的,也曾动摇,也曾幻想,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在那个姑娘的热烈之中,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心在何处,就像那个姑娘说的“只有遇到不想要的,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郁郁不结的惆怅已是灯下二人的欢愉。至于那个姑娘,大概再也不会有交集了。
云淡风轻的那位大概是因为身边所有人都有个归宿,孑然一身的自己不必苛求对的,但求合适即可。6月底偶然识得的那个姑娘,相貌平平、资质平平...正好是个合适的人。感情可以慢慢培养,合适才是最重要。于是,陪她吃饭、陪她逛街、陪她做很多事情,大概所有的男生都会这样做吧,至于动机什么的不重要,只要看起来差不多即可。但是姑娘好像看起来没有那么开心,尽管自己付出这么多。在那个姑娘的胡闹之中,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心在何处,就像那个姑娘说的“没有合适的感情,只有对的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急躁不解的合适已是心平气和的等待。至于那个姑娘,大概再也不会有交集了。
这样看来,本命年的我(也就是“那个姑娘”)大概是充当了其他人本命年的人生导师了——两次。那么,我的人生导师会不会赴约而至呢?大概率是不会出现了,毕竟37天的时间不够再演出一场大戏。只剩下“一无所有”赧然的自己,念着“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的幽怨。
如果说“一无所有”的赧然来自爱情的纠葛,那么“一无所有”的焦虑则来自学业的困顿。原本觉得应该是来自“学术的困顿”,但是我连什么是学术都不太确定。如果说日日坐在研究室、看着论文、敲着不知所谓的文章就是学术,那么我大概是日日与其相伴。事实上,我可能恰如大多数老师说的那样,“还没有踏进学术的大门”,最多与其隔岸对望。那是某刻在某位学者的论文中找到了学术的影子,稍瞬即逝,一回头它已在对岸大步向前。记得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选择现在的生涯,我壮志满怀又坚定不移地回答“因为热爱”。那时的自己始终相信,只要热爱就是学术,只要热爱就有学术,只要热爱就会学术。站在本命年的尾巴上,回首即将过半的学业生涯,不见热爱只见惶恐,还有颤抖的双手和呻吟的文字。
倘若你去问身边的人,有关他/她的学业生涯的问题,所有的人都会回到同一个起点——文科或者理科。“我高中是理科,大学本科学的工科,研究生是纯文科的学术研究”,每每有人看到这段话总是诧异不已。而我只看到诧异藏着钦佩,却没注意到钦佩后面埋着深深的担忧。直到第一次回答问题,曾经巧舌如簧的我竟无语凝噎;直到第一次上台评述,曾经信步闲谈的我竟局促不前;直到第一次写文献综述、论文,曾经的一切都冻结成此刻的思绪的空白和文字的呻吟...“你是理科生啊,怪不得不如其他人会说,也不如其他人会写,毕竟理科讲究的是做事。”点点头,从办公室出来以后,一丝异样的情绪爬上心头,不知所措。“你知道吗?某某又发了论文诶,还有那谁也是啊。”客套过后,之前异样的情绪开始急剧发酵,“可能我是真的不合适学术研究吧,啊,不对,我连学术的门都没有摸到,这只能算作学业的困顿吧”。
如果说陆少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报国无门,那我则是报“国”无力,学术无以报,无以报学术。“一事无成”的焦虑席卷而来,恍惚之间明朝以及《明朝那些事儿》迎面而来,后面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读史使人明智”,倘若问学习历史的作用,历史老师会告诉你“学习历史可以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经验,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这里插一句,这个前提是你认为世间万物存在内在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朱熹所说的“理”。)可能我没有心系天下的情怀,还停留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经验这个过程。于我而言,明朝以及《明朝那些事儿》不是躺在书籍里沉重的和虚无的史料。它让我明白人生百态,四处通途。这世间既存在少年天才张居正,12岁名满天下,22岁高中进士;也有中年中举,一生清贫廉洁,心怀天下的海瑞。是啊,人生百态,百态人生,四处通途。何苦纠结于眼前的“一事无成”,就让这焦虑同历史的洪流奔腾向前。
人生百态,处处通途,静待下一个本命年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