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居桃园‖文/清欢

 522小窝 2021-08-18

客居桃园


(一)

雨是故事的主角,一夜急骤,梦里梦外滴答着枝叶。

清晨,空气中氤氲潮湿的气息。昨天的黄芙落了一地,晶莹的水珠恋恋不舍,似乎空气又芳香了许多。远山在白雾里朦胧展姿,黑色的电线杆让画面更加空灵。鸟鸣,鸡啼,狗吠,四野绿意肆意。

极美的山村风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单调的繁华里呆得太久,自然的美是极大的吸引。却不知山里的孩子们是否会如我一般,捧一杯茶,静静的走进一

幅空山画卷。

或许,他们对于山里的风光早已熟视无睹,而心向往之的是山外面的世界,山外面的繁华。是呀,繁华与恬淡都要去经历。
把心收回。吃罢早餐,孩子们一个个的来了,最后开始了开学典礼。孩子们进行自我介绍,大多有说到爷爷奶奶或者父母在卖桃子。是呀,在这个“桃源”,卖桃子是主要经济来源。与伯虎“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相比,现实了许多。

下午,我开始了第一节书法课。讲述了写字与书法的区别。书法是一种书写的规范,是一种艺术,当然也是一种态度。简单的介绍了篆体 、隶书体、草书体、楷书体、行书体。随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的书法抄录。同学是初中以上的,整体上字还可以,不过他们缺乏的是一颗看待书法的心。

一个同学说书法家也没什么用,又不能赚钱 ,再说字写得漂亮的人又那么多。

我恍惚了几秒,还是向同学解释不能片面的用利益眼光看待书法 ,书法是一种艺术。

后面与沈沈聊到这个话题。

沈沈:那你觉得书法带给你最大的是什么?

我:我不知道能不能用享受这个词。

我:我感觉我的那种情绪在书法上会有体现。

沈沈:哈哈,我也正好想说就是享受。

沈沈:写出的字什么样,人就是什么样。

沈沈:最大的好处,对于我大概就是,小事我可能随时炸毛,喜欢随心而动,但是大事面前,真的会沉心静气冷静处理。

书法,有时候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吧。

我的书法路还是任重道远吧!

静下心来画了一幅画,《洪济桥》。江南的小桥 流水 人家。

桥上有两个人在看风景,那个同我一般热爱苏杭的男孩,其中一个是你吗?一人撑篙缓缓过桥,船上应载的归人又当是谁?

晚饭,散步。

一天的时光草草结束。

(二)

现在是北京时间22:34,一个没有特殊意义的时间点,随着下一秒的到来它就要接受湮没。看向窗外,灯光下的枝叶随风微微摆动,而黑色的树干永远保持沉默。

而我刚刚静下心来,同样沉默的回想着日迹。

遇到一个欣赏的小男孩,李鑫呈。开学读三年级的他自带一种沉静,似乎不太符合现在的年龄。交流之余,我把他当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说着一些心里感受。

他写字的坐姿与握笔姿势都无从挑剔。一笔一划,很是认真。

“你觉得练字与平时写作业有什么区别吗”我问了一个问题。

“有区别,练字是照着写,不需要想太多”。他思考了一下然后这样回答。

“就是说练字的时候心无旁骛,是放空自己的”。我想他可能有这种境界吧,即使达不到境界,他的认真说服了我。

我画画,他写字。当然我也找一些话题。

“你现在想玩的什么?”

“我想去看看风景”。他的回答让我很意外,因为英雄所见略同,恰好我也想去看风景。

自然风景很美,但很少有人懂得欣赏,对于看惯的孩子们更少会欣赏。而他,是一个例外。

池子里面生长着两大片睡莲,胭脂色的睡莲婷婷展开舞裙。

“荷花开了”。

“这个不是荷花,这个是睡莲,你知道莲字怎么写吗,连长的连上面加个草字头”我连说带比。

“我会写”。

不由得小佩服,他记住了怎么多字。

我们看看天,看看云,也猜想着池子里面是否有鱼。

“有,我刚刚看到水里什么东西动了一下”他接了我的问题。

到这里,祝愿他人生坦途,梦想开花结果。

下午画了一幅江南,出门看了云,真是清闲的颓废。

出现了三次的“好久不见”,也不再思考了。

晚安,期待明天。

(三)

现在是23:23,下了一场雨,细听还有稀疏的雨打树叶的声音。

平淡的一天,一幅画,一篇书法。

有个小朋友,叫袁晨杨,胖胖的一个女孩。“老师怎么不化妆呀”上书法课她问我。

“哦,为什么要化妆呢”。

“不化妆我都以为你是一个小哥哥”。

“那你以后也可以叫我小哥哥呀”。

后面想想,哎,怎么忘了问她我是不是帅帅的哪种小哥哥了。

That the girl.the best whishes to you.

(四)

好想抽支烟。

在雨声骤起的时候,一个人倚着湿漉漉的栏杆。

听雨打树叶,转而击打地板的声音。密密麻麻,深深浅浅。

想到昨天光影里的曼珠沙华,一眼看得不是很真切,不过依旧婷婷。

想到漂洗得灰白的群山,一团团若隐若现的白雾。

想到老爷爷的泥培土房,是否能在大雨中挺直腰板。据说,老爷爷已年逾八十,茕茕孑立。

或许这雨,剥掉文人墨客的情怀,是老爷爷眼壑叮咚滑落的一颗眼泪。

没有任何期许。

(五)

同样的雨天,不同的是山间缓缓腾升的白雾。

半途遇到叔叔,同赞此地若梦幻仙境。叔叔说起小时候站在这里,吹

着两山间的风,伸手还能抓到雾。此时的我不奢求抓到,只求远远的望着。

时有飞鸟无意间闯进镜头,又旋即飞回雾里。

一山更比一山白,远山早已白了头。

不能永远驻足于此,观视着一息一寸的变化,于是我向着远山的方向去了。然未果,却也为叶上晶莹的雨珠和缓缓而行的蜗牛驻足凝视。

我:出门寻雾去。

陆:进屋避雨来。

沈: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