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握好科技的双刃剑‖文/李心驰

 522小窝 2021-08-18

握好科技的双刃剑


1895年深冬的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里,正放映着《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影片的制作者,正是被誉为“电影之父”的卢米埃尔兄弟。他们在爱迪生“电影视镜”与自己“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动电影机”。
我们从未否认过科技大大地便利了生活并丰富了精神。导航带领人们流连于山水草木不致迷失,高铁架着一个个渴盼团圆的心。印刷术助推小说流行,计算机催生被称为“第九艺术”的游戏。
“科技”这个充满未来感与金属感的词汇,亦从另一个维度上为保留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思路。湖南博物馆推出AR文物活态复原、VR漫游、5G全息汉服等项目。我们拿起科技的产物——手机时,借助于VR,亦可全方位浸入历史复原场景。
享受科技快感固然重要,但科技开出的“恶之花”亦不能让其自生自灭而放任不管。
记得止庵曾经说过:“所谓信息时代,其实就是不专注的时代。”科技给生活带来了便利时,亦吸取了人们的专注与独立,因为它促成了思维上的偷懒与心理上的依赖。比起卷帙浩繁、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一搜即现的百度、维基更得人心。但人们再也感受不到知识的厚重,再也触目不到,每一步古老书籍的页脚。消逝的书香,由科技起。
古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洋洋洒洒几千字,道破心境的矛盾与心志的高洁。看,多么郑重其事,多么引以为重。可现在呢?远隔千里的思念一通电话就足以打发,一句“再见”便成了绝交的遗言。也只是在删完好友删掉聊天记录后我们才惊觉原来联系只存于手机而非内心。科技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浅薄与无聊。
或许最为可怕的,是自我的迷失。QQ、微信、微博的涌现,让我们再也无法去独处、去静坐。我们再难以如赫尔曼黑塞所言“找到自我”。反之,我们只成了皮囊与木偶。
此时,我们更需要向下扎根,去那些更为深远的地方汲取不为外物所动的力量。是经典,有着永恒深刻的思想与永垂不朽的信念。《草原》中广袤的草原、澄净的蓝天,以及索罗蒙鄙视世俗与金钱的坚定,或许可以给我们不被科技所动摇的决心。
《唐顿庄园》里,老祖母让子孙“夹紧手肘再微微松开”。我们亦当握好科技这把双刃剑,不盈不冲,不偏不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