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之长子,秦朝长王殿下扶苏,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之一。扶苏其名来源于《山有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于《诗经》,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的喜爱,寄托着他无限的期望。司马迁《史记》:“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王夫之《读通鉴论》:“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汉有天下而惠帝弗嗣,唐则建成死于刃,宋则德昭不令其终,明乎建文之变而憯尤烈。”扶苏性情太仁儒,以致于最终自尽,但是能在那样的乱世中保持一颗初心,在战乱与权谋中不忘初心,保持最纯善忠良的品德,却是十分难得可贵的!他温文儒雅,谦谦君子,一笑拈花,心怀苍生,若为帝,必是一世明君。只可惜,他只做了一代贤王,英年早逝,还是自尽的,留下一句血书:“扶苏纵死,不违君命!”令人读之痛彻心扉!一代贤王,怎奈权谋夺帝,暗箭难防,本来秦始皇的圣旨已写好,要策封扶苏为储君,赵高加之陷害,被流放边疆的扶苏当时不知道嬴政已死,一直等啊等啊,等着最爱的父王来见自己一面,日思夜想,形容憔悴,大将军蒙恬看了很是心疼,很是叹气,最终等来的却是赵高精心密谋的一封诏书,赐宝剑让扶苏自尽!一向儒雅的扶苏彻底崩溃了,泪流满面,嚎啕大哭,还吐了血,一旁听旨的蒙恬气急败坏,阻止了扶苏自尽,又骂走了传旨的人,然后和一位至交谋划好了扶苏的人生,要带扶苏逃走避世,蒙恬的那位至交欣赏扶苏,还说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本来扶苏安全了,也有了稍微美好的未来,不料却传来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侍者急匆匆地告诉蒙恬,扶苏公子在房中自尽了!蒙恬跑进去看,见扶苏腹间插着一把匕首,血流成河,已经气绝多时,眼边依旧带着泪痕。扶苏留下血书:“扶苏纵死,不违君命!”令人泪幕,扶苏当时是手握五十万大军,却依旧心甘情愿依假圣旨自杀。有人说他愚忠,然而我却觉得他是多么地单纯贤良,忠于父母,忠于家国,忠于民族,忠于王朝,忠于气节!扶苏单纯,不会使计谋去拉拢人,所以身边没有太多心腹之人,所以他是孤独的,在那样的乱世与孤独中,他既能够担当起长王殿下的责任,又真正做到了不负初心,他的孤独,虽败犹荣!扶苏既儒雅多才又不擅权谋,用一句话来评价扶苏最合适不过:生为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为皇裔!司马迁的陈涉世家言: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其中可见,扶苏的贤良天下皆知,公子世无双,天下所望,民心所向,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扶苏是仁厚善良的,关心民生的,他多次上谏秦始皇,有勇气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的看法,为苍生请命,他是真正的一代贤王!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扶苏,一代贤王,为秦王朝这首荡气回肠的史诗增添了光辉的一笔,千古留芳。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曾记你策马天涯,一笑暖春阳。大秦原本喜欢黑色,你却白衣玉冠。战乱的黄沙湮灭楼宇,四海苍茫,八荒有殇,宇内昏黄。你白衣纵马,竹书千篇,与儒士论于天地间。倘若你成了昔时的王,必当意气风发。但你走了,一句谣言,开始了你的流亡。你自甘沉沦,妄自菲薄。边疆的金戈赤马,唤不回你的倾国无双。直到你客死异乡,你最后一滴眼泪落下,你都没有回到,你一生向往的,大秦帝国。
|